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你如何看待“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这句话?

2022-07-01 08:5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作业,你如何看待“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这句话?》,欢迎阅读!
缩小,青少年,看待,成人,这句话



问:你如何看待“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这句话? 答: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这句话显然是有问题的。首先,从生理方面,儿童的许多身体机能仍然未达到正常人类的水平,并非是单纯的“缩小”,而是有一定的未成熟性,甚至有些机能是缺乏的;其次,一些生理机能的不成熟(尤其是大脑以及其他神经系统),导致了心理上的一些机能匮乏,例如处于婴儿期的孩子,虽然同样具备大脑,但其心理活动只有感觉,并没有产生知觉、言语、思维等高级心理机能。



但是,除此之外,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讨论一下这句话,即儿童的模仿本能。 首先,从儿童的言语习得来看。关于儿童言语的习得,有许多的先辈提出过很多不同的见解甚至理论,在此不再赘述。而我个人觉得,无论哪种观点理论,对于儿童言语最初的建构,都是从模仿成人开始的。处于不同语言背景条件下的儿童,会形成不同的言语以及语法技能,排除其生理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还是其生长环境中,身边成年人的语言类型。儿童在其具备基本理解以及发声能力后,通过对成年人语言的模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言语。

其次,从儿童的动作行为来看。儿童在能准确理解成年人的肢体动作的意义前,对于身边的成年人的一些动作反应,尤其是自己觉得新奇的那些,通常都会变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开始模仿,以致最终形成自己的动作,以及对动作的理解。这里值得重申的是,儿童在一开始模仿成人动作的时候,并不一定正确了解它的意义,只是简单的重复再现,而通过一段时间的成熟后,具备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后,才能形成对这个动作的理解,也就最终转化成了自己的行为。

最后,从儿童的社会化程度来看。关于儿童的游戏理论,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这是祖先行为在儿童身上的再现,而另一些则认为,这是儿童社会化的体现。个人比较赞同后者。儿童与儿童之间,在进行游戏的时候,难免也会出现一些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而这些活动的来源,也同样是对于成人的模仿,其中也就包含了对成人言语,动作等方面的模仿。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社会交往,并有其相应的规则。而儿童的交往中,也有他们的交往方式以及规则,在其中,不难找到一些成年人世界中的东西的缩影。

综上所述,我认为,儿童以及儿童的世界,也可以看成,是成人以及成人世界的一个缩影。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说“儿童就是缩小的成人”,也不为过。



虽然如此,毕竟,儿童的许多机能都处在发展,甚至是形成期,并不能理解成“缩小的成人”,所以,这句话的局限性,还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6b7180b9d528ea81c7792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