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夏目漱石

2022-05-02 00:5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物丨夏目漱石》,欢迎阅读!
夏目漱石,人物

人物丨日本国民大作



家夏目漱石

"今晚月色真美。”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告白,婉约细腻而不失深情。这句话据传出自夏目漱石翻译 的一篇短文翻译,不知道Friends对他知道多少 呢? 夏目漱石出生于1867年,本名是夏目金之助。 笔名为漱石,这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 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 齿。’”寄托着他对不同流俗的向往。因为夏目漱 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卓著地位,1984 他的形象被印1000元日元的纸币之上。 传统的古典做派

夏目第一本出版书籍是《我是猫》。有人说,夏 目漱石在《我是猫》一书中,以猫的角度看一位 贫穷的教师和他的朋友们之间对社会存在的拜金 主义、庸俗与肤浅的讥讽。猫不是人,他不懂得 主人为何成天抱怨"打个吨、睡个觉就能胜任的 差事"(猫根据主人的行动一直误以为教师这个 职业很轻松),不懂得主人在安乐的生活中烦恼 着什么。于是说他们,"人呐,为了消磨时间, 硬是鼓唇摇舌,笑那些并不可笑、乐那些并不可 乐的事,此外便一无所长。"

但正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里所说,"所谓 智阶级,都对于智能有一种特殊的、专家式的自 负,致力于精神的人以精神为荣,正如皮革匠以 皮带为荣。"夏目用猫的口吻,既是嘲笑明治时 代这帮知识分子精神生活空虚、自命清高又无所 事事、不满现实却无力反抗,又因为自己同样是 他们当中一份子,所以又自嘲"比起嘲笑他们, 我更嘲笑我自己,像我这样嬉笑怒骂是带有一种 苦艾的余韵的",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处时代大潮下的不由自主的同情。他在《挂轴》 一文中就讲了这样的有些"迂腐"的老人的故事: 长刀老人为了给亡妻立碑,决定卖掉家中祖传的 珍贵的画轴,那是王若水的蒲葵。老人每个月总 要把画从櫥柜中取出一两次,拂去桐木箱上的积 尘,小心翼翼地取出后,挂在墙壁上凝神端详。为了卖画,他走了四五家古董店,但似乎没有人 对画作表示出尊敬。后来朋友介绍了卖家,但 因为对方手中尽是赝品,老人拒绝把画卖出。最 后画被卖给了一位收藏家。五天后,老人实在记 挂那幅画,跑去求人让自己再看上一眼,发现画 被精心地装点,自己也得到了款待。老人放心 了,对儿子说,那画放在那边,比在我这里保存 更放心。 #纸条君的悄悄话

二十世纪初的日本正是明治维新时期,而夏 目在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同时,也保留了传 的古典做派,因此,即使在充斥着拜金主 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明治时期,夏目依然 秉持着对知识的尊崇,对学问的热爱、对这

当时曰本正面临着的古今交际的大变革时期,作 为见证者的他既看到了西方先进之处,也看到了 曰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浮华、拜金的弊病, 在文中多次抨击着"金钱万能”的观点。比如在 《金钱》一文中借"空谷子”之口说: "金钱如魔物。"

"空谷子"此人,用作者的话来说,"是个妙人, 带了几分哲学家的风范,又颇有不少算命者的气 质。"表面上,他嫌弃"空谷子""陈腐""(头 —遭见到他的人会认为)是神智失常的话痨”, 但却借空谷子之口,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无所 不能剖析地淋漓尽致,双方在讨论中达成了结 论:

"看到当今无所不能的金钱,就是神仙下凡,也 奈何不了他。因为,在现代,野蛮即神祇。" #纸条君的悄悄话

夏目用浮夸的文笔、对话的结构行文,又 "空谷子"之口,看似荒谬实则发人深省、 感情细腻的孤独患者

虽然夏目对时代有自己的看法,但他并不是一位 苦大仇深的社会批判家。他本人敏感纤细,能在 人群之中捕捉到孤独,在热闹中能看透人情凉 薄。

在《印象》一文中,夏目走在街道上,发现身后 的人按压住自己的肩膀,本想躲开却发现左右都 有高个子,按住他肩膀的那个人自己也被身后的 人按着。看到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地前进,他突然 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和无力。

"此时才意识到自己被人海淹没了。这片海有多 辽阔我不知道,但它虽广阔,却极其宁静。


右边 有人挡路,左边拥堵难行,身后更是人流熙攘, 无法轻易从中脱身。我只得沉默前行。几万颗黑 色头颅攒动着,整齐划一地向前迈步,仿佛唯有 这么一种命运,没有可供自己支配的余地。" 这种孤独并非是只属于他个人,他在晚期三部曲 终篇《心》中预示了现代人周而复始的宿 命:"生活在充满自立、独立、自我的现代的我 们,作为代价恐怕人人都必须品尝这种寂寞。

夏目对人性细腻又精确的描述,唤醒了无数 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事实上,作为一个生 在新旧时代交替的人,似乎能感受到被时 代裹挟着前进的无力和面对新吋代和新环境 的不适。我们在吋代的变革中将得到什么、 又将失去什么,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

正如我们常说,我们无法改变时代,但我们 可以改变自己。 病中偷闲的诗人

面对平常的生活和快乐的事物,夏目从中感受到 的是别人感受不到的深情,或是孤独、或是怅 然。然而面对痛苦,他却有着苦中作乐的豁达和 乐观,通过病中写诗寻找乐趣。 1916年,他因患糖尿病接受治疗。养病当中想 到德国著名心理学家雨果•芒斯特伯格都不免出 现记忆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因此,决定将自己的 患病过程,包括期间的内心活动记录下来。在病 中,他不但没有自怨自艾,反而认为这是难得闲 下来的好机会,认为"一个人若是不能找到一种 恰如其分的闲适境界,那真是不幸。"把自己的 生病,看作是"得以短暂享受那份闲适的喜悦”。 对于这场病,他如此说:"我因罹患疾病而获得 此种陈旧的幸福与熟透的闲裕,感觉像是留洋归 来第一次面对家常便饭时的那种心情""病中抱 恙时,自觉与现实世界疏离隔阂,旁人也多少是 这认为的。......这样一来,健康无病时盼而不得

的闲适之春,在患病期间悄然来临。"他在感受 自然、把握兴味、反复斟酌、成句成诗的过程。俳句,是他对抗文学中的"现代风气"1日式情 趣”的体现。在这种安闲恬适的心境下,"闲勿论 作品本身好坏,仅将它们作为闲适生活的一份纪 念的话,实在是弥足珍贵的。” #纸条君的悄悄话

苦中作乐需要的是超脱的心性,当灾难如病 痛、衰老一般无法避免地降临到我们身上 时,我们与其悲伤,不如从中寻找到乐趣。 苦中作乐、忙里偷闲,都发自我们对生活由 衷的热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3faaa367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