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之包公祠

2022-08-01 00:00:4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导游词之包公祠》,欢迎阅读!
包公祠,导游词

Word文档仅供参考

导游词之包公祠

各位游客朋友:

大伙儿好!欢迎你们来到包公祠参观游览。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来到古城开封,相信大伙儿自然就会想起北宋名相——包拯。包拯是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闻名清官,他一生爱国爱民、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人们颂称他为包公包青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包公祠里走近包公,去了解一下这位历史先贤的传奇一生……

据史料记载,早在金、元时期,开封就建有包公祠,历经金、元、明、清历代。现在的包公祠为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它于1983年在原址上恢复重建,是海内外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资料最全、历史最为悠久的包公纪念场馆。包公祠由大门、二门、照壁、碑亭、二殿、大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灵石苑、假山等组成,它凝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宋式建筑及园林风格, 它不仅是开封、也是中原旅游区的重要景点。

好了,现在请大伙儿随我往里面参观。这是包公祠的二门,首先映入大伙儿眼帘的是门头悬挂的这块匾额,德昭古今四字,表明了历代人民对包公清正无私的无限仰慕,也是对包公精神最好诠释和写照。大伙儿再来看这朱漆红门,这事实上是封建社会严格等级制度的体现,是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它不是一般百姓能够用的,红门上有门钉,建筑上称做沤钉它数量的多少直截了当反映了不同的地位和等级。比如讲,皇帝的宫门上是九钉九带,也就是九排门钉,每排九个,因为九是最大的奇数,而奇为阳,阳世即人间,九钉九带表示唯我独尊的帝王之尊。皇帝以下王公大臣按职位高低依次减少,包公是北宋时的重臣,因此门前也是带有相应级不数量门钉的。

往前看,前面一座石墙遮挡了大伙儿的视线,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照壁。它的作用一是遮挡人们视线,不让人直视正堂,使庭院更显曲折幽深;二是阻止传奇中可不能转弯的小鬼和煞气的进入,保佑主人家吉祥平安。然而,这种色调灰青、图案简洁明了的照壁却不多见,这使得包公祠更加的庄严肃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包公祠的中院,那个地点安静幽雅,花香四溢,我们看到东西两边各有碑亭一座,东边碑亭内是明朝人胡谧在公元1473年为开封府重修包公祠而写的《包孝肃公祠记》。碑文开头就讲开封府故有宋包孝肃公祠,盖祀其知开封时功也,意思是开封府原来就有宋朝包孝肃公的祠堂,是以祭祀来纪念他担任开封知府时的功绩的。大伙儿再看那个地点,祠在府治厅事北,创始未详,岁月历金、元以迄我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包公祠在开封府衙办公大厅的北面,始创年月不详,但经历了金、元等朝代,直至我们明朝。这就充分证明了开封包公祠的悠久历史。西边阁楼石碑上刻的是1988年河南大学教授于安澜先生写的《重建包公祠记》,这也是人们对包公深切怀念的最好见证。 下面请大伙儿随我来参观各个殿堂,我将为大伙儿详细介绍有关包公的生平事迹、清政美德以及种种奇特的传奇。 那个地点是包公祠的二殿,展出的是有关包公的正史资料。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胖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宋仁宗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享年64岁,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包拯青年家贫,xx岁取进士,历任知县、知府、监察御史、转运使、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御使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并出使过契丹,死后谥号孝肃

他的政绩和特点要紧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关怀民苦、为民请命、努力改革、兴利除弊、严惩贪污、廉洁清正。包拯的所作所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从全然上讲是从维护和强化北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动身,企图用抑制和相对减轻剥削的方法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其统治。但他的某些主张和作法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有关包公的故事和传奇自我国宋、元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开来。至今,已形成了内容极为丰富多彩的包公文学艺术形象,深受宽阔劳动人民的仰慕和爱戴。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在那个地点,我想请咨询各位朋友,大伙儿心目中的包公是什么模样的呢?是不是面如黑炭,高大威猛,头上还有个月牙呢?事实上啊,这只是我们心目中包公的形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请看这幅手捧牙笏、身着官服的全身画像,画像线条清晰如新,人物神情生动,它逼真地再现了包公当年的风度和仪容,原来,包公的庐山真面目是如此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呀!

那什么缘故传奇中的包公是黑脸呢?大伙儿明白包公的故事宋代以后就被搬上了舞台,戏剧家们按照包公刚毅的性格,用黑色脸谱来展示包公铁面无私的高大形象。久而久之,公黑面威猛的形象就牢牢的树立在人们的心目当中了。这幅画像是清代石刻的完整拓片,一件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和艺术杰作。从铭文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清朝光绪年间,粤东督学徐琪道经合胖包公的后代家中,看到了一张珍藏的包公画像后,专门兴奋,决定捐资把画像镌刻到玉石上,并赋诗赞颂,供后人观瞻纪念。

令人感动的是包公晚年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包公的铮铮铁言,表明了包公疾恶如仇,清廉治家的高贵品质,让子孙后代永久牢记家法,恪守祖训。真可谓:留言训后嗣,清廉树家风了。家训的内容由于它的词正言切、大义凛然,被载入《宋史》和《能改斋漫录》等书中。

古人曰:诗言志,歌咏言包拯进京前写了首明志诗,也是唯一留下的一首诗作: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从包公这首诗的意旨、气势和遣词练句上,我们能够深切地品味到诗如其人,使一个大义凛然、正气冲天的包公跃然纸上,包公上报朝廷,下安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终于成就了这位扬名千载的杰出人物。

那个地点最引人注目的是碑,碑上记载着北宋从建隆元年到崇宁四年,147年间183开封府尹的姓名和上任年月,包拯为第93任,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时年59岁。从这块碑上我们能够看到,包公的任期是从嘉佑22月到次年6月。在开封府任职一年零四个月。

大伙儿看,碑上所记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还有寇准、范仲淹、欧阳修等,但唯独包拯的名字已模糊不清,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前来参观此碑的人们总要不由自主地触摸或指点包公的名字,天长日久,竟在石碑上摸出了一道深深的指痕。这种现象在南宋时就曾有人记述过,开封府尹题名,独包孝肃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这充分反映了包公是多么受世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边齐山二字是包公在北宋至和3年任池州知州时,亲笔留下的真迹,字迹至今仍清晰可辩,右侧的题款——“宋刺史包拯书,系后人误刻。

这是包公逝世后的墓志,是1973年合胖市在清理包公墓地时发觉的。墓志铭的作者是吴奎,曾与包公同朝为官。它为人们研究包公提供了最为宝贵的资料。此碑高122厘米,120厘米,那个地点是原碑拓片。 好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包公祠的后院,这座青烟袅袅,清心雅致的院子坐落着大殿和东、西配殿。首先让我们进入东殿,那个地点以蜡像和壁画的形式展示了有关包公的演义故事和历史传奇。这组群塑蜡像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铡美案》,蜡像形神具备,栩栩如生,正向大伙儿展示着一个脍炙人口的感人故事。 大伙儿看,公堂之上,包公不畏权贵,执法如山,手托乌纱,下令行刑,宁肯丢官罢职,也要为民除害,怒铡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驸马陈世美,替秦香莲母子伸张正义。你看那皇姑、国太手指包公,不可一世,以权压法,企图救下驸马。可陈世美有皇权撑腰,虽被拿下仍不服气。秦香莲领着一双儿女,表情复杂,内心充满了无望、仇恨和渴望的情感。朋友们对包公的三口铜铡都不陌生吧,相传这是包公陈州放粮时仁宗皇帝所赐,龙头铡用于皇亲国

Word文档仅供参考


Word文档仅供参考

戚,虎头铡用于贪官污吏,狗头铡用于刁民恶棍。请咨询,那铡陈世美使用的是哪口铜铡呢?对了,是龙头铡,因为他是驸马。据讲这铜铡是由皇帝的三道御札演义而来,结果变成先斩后奏的三口铜铡了。

这幅仿古画叫《开封府盛景图》,它场面恢宏,描述了南衙开封府的壮观情景。画面的正中央是开封府大堂,整个建筑布局严整,气势巍然,却没给人以森严和畏惧的感受。因为包公上任后改变了衙门的作风,同意告状者直入公堂,由自己陈述是非曲直。另外,一般的衙门的照壁内是不许闲人进入的,可这幅壁画上,我们能够看到有非常多人正行走在其中,有的还津津有味的在观看墙上的布告,大概又在为包公惩治了某个贪官而欢欣鼓舞。

这是一幅北宋时期的水磨图景,它的名字叫闸口盘车图图中河旁的闸口上有一座官营的磨面作坊,水磨正在转动磨面,周围有许多苦役在忙着搬运干活,在左上磨旁的茅亭中是监督干活的官吏,一苦一乐,对比十分鲜亮。在画面的右下方是一座酒楼,前面搭有楼欢门。整个画幅细致工整,反映了北宋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西殿,那个地点以模型和壁画的形式向大伙儿展示了包公的历史故事及清德美政。这些壁画表现的差不多上大伙儿所熟悉的包公故事,如:端州掷砚陈州放粮国法无亲怒铡亲侄重开惠民河出使契丹等,故事曲折生动,集中反映了包拯居官清廉、爱国忧民、铁面无私的高贵品质。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包公那个地点得到体现。他不仅是一个断案如神的清官,在治国方略上也卓有建树,闪耀着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光芒。那个地点除壁画历史故事外,还展示有宋代官轿、官船等水路工具,包公的官服以及开封府模型等,请大伙儿随意参观。

来到大殿我们看到,正大光明四个浩气凛然的大字下,包公蟒袍冠戴、端坐于方背靠椅,劲正如松,巍然如山。包公方面阔额,长髯飘胸,有凛凛不可予夺的威严风仪,他双眉微蹙,若视若思,常怀以悠悠报国为民的忠正心胸。请再看他的双手:一手扶椅、一手握拳,在平稳自然的虎威中,大概又能让人感到一种呼之欲起的动势和力威,令人肃然起敬。这是集历史、思想、艺术和传奇于一体的包公的传神写照。这尊铜像高一丈零六寸,重2.5吨,古香古色、端庄肃穆,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伙儿看包公铜像的帽翅,是不是感受比一般的宋代官帽上帽翅要长一些呢。这又是一个传奇啦,当时仁宗皇帝对包公专门器重,每天视朝时都想见到包公商量朝政,可包公的个头较矮,文武百官朝拜时,皇帝非常难一眼见到,便专门嘉奉给包公较长的帽翅。仁宗皇帝对包公的恩宠不仅在生前,包公死后他还亲自前往包家吊唁,并停朝一天,以示衰悼!而且还专门恩准包拯做为陪葬大臣葬入宋陵之中。关于包公的严肃,开封民间还有一个传奇,公笑比黄河清,人们要想看到他的笑脸,竟然比黄河水变清还难。

大殿两侧陈列着反映包公真实生平和清廉品德的文物典籍。那个地点有四幅彩陶壁画,不畏权贵体恤民情清正廉明秉公执法,形象地表现了包公刚正不阿,拒理力争的可贵精神。包公作为家喻户晓的清官形象,在人们心目当中矗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为世代仰慕。

走出威严肃穆的包公祠大殿,让我们解开思绪,放松一下心情。现在大伙儿来到的是包公祠的灵石苑,那个地点湖光粼粼、清新秀美,与祠堂的威严肃穆相比更增添了一些雅致,一边是包公湖的波澜壮阔,一边是小桥流水、锦鲤卧波,让人不有一番情致。好了,大伙儿能够在那个地点拍拍照,闲逛包公湖畔,随意观赏一下宋式园林的不样风情。

春秋有序人民不亏时彦,宇宙无极伟业尚待后贤。好了,游览过包公祠,相信大伙儿对包公差不多有了深刻的了解了吧!各位朋友,包公祠的讲解就到那个地点结束了,感谢大伙儿

Word文档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9da8e5b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2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