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霞祠导游词

2023-03-02 13:0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碧霞祠导游词》,欢迎阅读!
碧霞祠,导游词



泰山碧霞祠导游词



1.碧霞祠山门



各位朋友,现在我带大家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座"天上宫殿"还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巍巍金殿

插云边"等诗句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是一处高山杰出的建筑群,它之所以被称得上高山杰作,它在建筑上的最大特点是是因为它的建筑位置选的非常巧妙:背靠泰山主峰,利用自然山势,建筑物布局紧促而又合理,同时它在使用建筑材料上因地制宜,大量使用了金属构件,从天街方向仰望,它高耸于山峰之上,威严壮观,从极顶向下俯视,它金顶耀目,依山接云。从文化角度讲,它是泰山女神的神宫,悠久的历史文化现象和广泛的民众信仰使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高大而威严。清晨,走出碧霞祠的东神门可以迎接泰山日出,黄昏,站在碧霞祠的西神门,又能观赏晚霞夕照。碧霞祠不愧为“天上宫阙”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兽。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

2.南神门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来,碧霞祠是由南北两个院落组成,第一院落南院是由东西南三个神门所组成,南神门外有一个大照壁,上面所写“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表达了古人对对碧霞元君的敬崇。

3.火池



南神门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叫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那是专供善男信女坟纸烧香的这样一个地方,纵观泰山上下的庙宇,只有此处是香火最为旺盛的了,南神门上建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重大的祭祀朝拜活动的时候,歌舞楼上就会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游人欣赏。

下面就请大家跟我穿过山门,我们重点参观一下碧霞祠的第二进院落北院。

4.香亭



走进山门,我们的视线被一个重檐八角的香亭挡住,看不到正殿的真面目,使我们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其实香亭的设立,既有它的实用意义,又起到了影壁的作用。

亭是重檐八角,为黄色琉璃瓦所覆盖,内供元君的小铜像,上书“金光普照“,据说是由李重阳所题,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香亭”所在的位置明万历年间所铸金阙处,金阙后移到山下岱庙

5.金碑



在碧霞祠里,除了正殿的顶瓦为铜铸之外,还有3件构造精美的铜制建筑,这就是一座金阙和两座金碑。它们被称为“三金”。是因为他们均为外表鎏金制成的。第一“金”为铜亭,又叫金阙,原来设在香亭的位置,后移到山下岱庙。明代万历43年制造,铜质全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整体鎏金,造型工整,制作精美。 第二第三“金”在香亭的两侧东西对峙,是两块巨大铜铸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为建立金阙的记事碑;西面的呢是明代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为重修碧霞祠的记事碑。两座铜碑形制相同,制作工艺精细,碑顶端的龙首雕塑细腻传神。我们不难想象出,当时金阙稳坐中间,金碑两面矗立,金碧辉煌的景象。

两碑中间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令人目不暇接,让我们愈加感到了这里的不同寻常。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内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又怎能有此等韵味与效果呢?

6.大殿



前方各位看的就是祠院中供奉碧霞元君的大殿了,我们看到它正殿五间,东西长24.7米,南北深15.1米,殿高13.7米。四柱七梁,九脊歇山顶式结构。殿顶的360条瓦垄,象征着全年的周天之数,取周而复始之意。

大殿因为建在高山之上,常遇疾风暴雨和风雪严寒,于是聪明的古代建筑师们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的侵袭,明代就开始利用金属覆顶。主殿,配殿和山门的房顶构件,全部采用金属制成,从而形成了铜梁铁瓦的特点。到了明代,正殿的瓦,鸱吻,脊兽等全部更换为铜制。这样可以防止高山气候多变,云蒸雨降造成的材质腐烂,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无与伦比的地位。我们远远看见铜瓦上有一排小水兽它们是古人为了免遭火灾的避邪祥兽。同时又能留住瓦当,起到固定的作用,还增加了造型的美感。这些材料造价极高,仅明孔五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花费了黄金4950两。

我们大家请抬头看这正殿外的匾额"赞化东皇"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内匾:"福绥(sui海宁"是由雍正皇帝题写的。殿内雕梁画栋,彩绘“二龙戏珠”藻井很显华贵。在中央石雕莲纹神台之上供奉着碧霞元君铜铸神像。碧霞元君,是华夏民众心目中的东方女神,她的全称叫: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也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在民间老百姓的心目中被尊称为:泰山老奶奶。有关碧霞元君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但不管怎么说,最主要的应当归结于人们对东方大山的崇拜,对东方女神的崇拜。早在原始社会,泰山周围就有以鸟为图腾的原始部落结盟,他们的首领是舜,舜也是最早登上泰山祭祀天神的部落首领之一,它们的图腾形象,后来演化成了人首鸟形的女神,从此,女神的形象在广大民众心目中成为最为崇拜的精神偶像。进入封建社会后,广大妇女深受社会歧视一直生活在一种无比压抑的环境之中,她们心目中非常渴望有一个值得信赖的女神来帮助其解脱生活和精神上的痛苦,因此碧霞元君也就随之而来。从而就出现了碧霞元君是凡女成仙,天仙玉女的传说故事。

碧霞元君是凡女成仙的神话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很久以前,一个忠厚善良之家的女她叫做玉叶,是东汉石敢当的女儿,三岁的时候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七岁的时候懂得了道教的法规,并对西方王母鼎力膜拜,十四岁时便来到了我们泰山后山的黄花洞进行修炼,年之后功成道就,全身散发着金光,所以人们又称她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现在的后石坞仍然有元君庙和黄花洞。据说在道家里有这样一种说法,据说男子得道之后称之为“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1fe355bb68a98270fefa4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