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022-09-27 04:18: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3课《唐诗五首》之《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欢迎阅读!
钱塘湖春行,上册,教学设计,唐诗,语文

《钱塘湖春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写的景色。(重点) 2体会诗人抓住景物特点、融入情感的写法,并能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难

点)

导入: 白居易即将卸任杭州刺史时写诗感慨道:“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

勾留是此湖。”钱塘湖(也就是西湖)的景色是怎样的优美呢?能让诗人如此恋恋不舍。让我们从他的《钱塘湖春行中》去寻找答案。 预习检测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强调易读错的字音 听写易错的字词

云脚 (低垂的云) 新燕 渐欲 绿杨阴 学生修改错别字。 理解诗意

1、整体把握

提问:钱塘湖春行,行是行走吗? 行进路线是怎样的? 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

行进方式——骑马前行,也许有时会牵马漫步。 行进路线——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2、局部探究 提问:题目告诉我们白居易是在春天游玩,诗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这一点?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中所写的景色。

提示:绿杨不是白杨树,而是柳树。古人认为杨就是柳。

(《尔雅·释文》:杨,蒲柳也。《说文》:柳,小杨也。)

探究:原句是否可以改为“处处黄莺栖暖树,家家燕子衔春泥。”

(讨论明确:“几处”、“谁家”说明数量不多,紧扣初春的特点。“早”和“新”也体现春之早,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描写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 “渐欲”“才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联系诗句: 草色遥看近却无 风吹草低见牛羊 比较明确——草不高,马走起来就格外轻快。白居易准确抓住了初春的特点。

拓展练习(课后练习)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品读下列诗向,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说说你的理由。 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


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兴》)

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1. 初春:雪还没有完全融化,柳色初青 2.仲春:草色浓绿,桃花盛

3.暮春:残花落尽 4.仲春:桃花杏花盛开)

感知诗情

提问: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诗句是? 句中的关键词是? 最爱 行不足 仿照句式说话

白居易最爱湖东的白沙堤,因为(那里道路两边绿树掩映,两岸风景美不胜收)。

白居易还爱(钱塘湖的) ,因



小结:主体部分融情于景,结尾直接抒发情感。

过渡中国古代诗词,篇幅不长,意蕴悠长,调动联想想象来读诗,读者往

往能有更多的收获。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时候,那弯浅浅的月跌进了对面的山坳。一只乌鸦凄凉的鸣叫越过夜空,溅落了满天的寒意。薄薄白白的霜就铺满了船舷。诗人独立船头,他长长的胡须已被秋天染白。岸边一丛红红的枫叶,被船上的渔火隐隐地映出,在微风中悄悄摇曳,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好深好深的秋啊!诗人斜倚船舷,一些淡淡的往事,袭上心头,久久不能平静。 自曾东《唐诗素描》(有改动)

提示:1改写不是简单的翻译诗句,而要基于原诗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抓住了秋夜凄寒的特点。3结构上先写景后抒情。

练习:



练习改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要求: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抓住特点,融入情感。不少于100字。

山居秋暝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旷的山谷里刚下过一场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学生当堂写作,展示后自评互评。


教师点评总结。





200 1

,。晚,,,,

,,,,

2

,村。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b021cd83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