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2022-12-13 11:1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欢迎阅读!
荆门,钱塘湖春行,上册,送别,人教



——八年级上——

13 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

【预习反馈】

㈠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如法重道远/光阴 B.//意味笑大方/心旷神 C.//然回首肆无忌/尽粮绝 D./辱曲/高和寡视若/年华 【答案】A

㈡根据拼音写汉字。

1.谁家新燕zhuó 〗春泥; 2.绿杨yīn 〗里白沙堤; 3.dù〖 〗远荆门外; 4.江入大huāng 〗流; 【答案】1.啄;2.阴;3.渡;4.荒。 ㈢填空。

1.《渡荆门送别》,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代伟大__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李杜”

2.《钱塘湖春行》,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代伟大__________诗人,有“__________”和“诗王”之称。

【答案】

1.李太白全集;李白;唐;浪漫;诗仙;杜甫。 2.白居易集;白居易;唐;现实;诗魔。 【感知探究】

㈣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记叙;地点;目的。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诗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①绘意境:苍茫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之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诗人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炼字:“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渲染出长江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写法: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了诗人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胸襟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颈联的描写角度和颔联是否相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颈联。

【答案】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简易”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改写颈联: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接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诗的尾联用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长江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答案】拟人。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和离乡惜别之情。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这样称呼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爱恋之情。

㈤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1.__________线__________”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答案】行;春。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如“争”字,生动的描绘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动;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谁家”表明新燕不多,准确地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

3.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遍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渐渐令人眼花缭乱;路上的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花繁草嫩,一派盎然春意。

【背诵积累】

㈥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c6d8d6c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