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古诗教学设计

2022-05-05 23: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出塞》古诗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出塞,古诗,教学设计

.

小学古诗《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 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 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读《静夜思》,抓住明月的意象,请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谈谈想家的感觉。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3.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意。

2.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里长征)

3.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4.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5.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小组讨论)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6.自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


.

7.指导读这两句诗

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指导读

8.所以诗人这样写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出自豪与勇敢

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教师印发诗歌《和平颂》,课后自学,朗诵。 【板书】

出塞

边关 对英雄的渴望

征人 父母 妻子 孩子 对和平的向往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bf1e8c0c0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