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教案

2023-04-23 02:0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诗两首》教案》,欢迎阅读!
教案,现代

《现代诗两首》教案

《现代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一. 反复朗读,把握两首诗的中心思想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教学重点 二.理解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注音略)  学海拾贝 1 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2 听录音,整体感知 3 讲授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4 讲析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5 讲析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6 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当场成诵!

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导入新课

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纪弦(略) 赏析诗歌

1、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讲析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讲析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讲析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6 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fee8bb9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f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