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

2022-11-28 19:1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现代诗两首》,欢迎阅读!
现代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仔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诗歌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有何内在联系

思念

◎舒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参考答案:

用了挂图、代数、独弦琴、檐雨和桨橹等意象。挂图可感美难触形,代数能晓情而无觅解,弦琴有音而独响,檐雨如珠而无线,桨橹靠近岸却不能抵达岸。它们都是可以感受却无法实现的,正好传达了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的特点。



何厝的番薯田 ◎张晓风

猝然间,他掷下了手中的望远镜。

“那是哪里?”他虚弱地问,像刚挨过一记闷棍。 “那是何厝,属于厦门的一个小村子。 “很好的名字。”他低下头,像在玩味那名字可能产生的意义。 早晨的阳光把土地晒得很温暖,他把双肘撑在多草的红土丘上,面对着刚知道名字的那个村落。

眼前有海水,很轻柔地推着一波一波的细浪,像记忆中的钱塘,闪耀着女性的绿。 而红土岗在此岸,红土岗在彼岸,红土岗在两岸的阳光里红得凄艳,憔悴而又惊心。 他把望远镜掂在手里,决定不了要不要再看一次。 刚才,他真的没有想到在望远镜里两下的距离会一下子变得那么近。当镜片里乍然出现了走动的人影,他唬得几乎掷碎了望远镜。

那种清晰真是一种可怕的清晰,一种残忍的清晰。你差不多觉得一伸手就可以拥抱他们了,他们却远在宇宙的洪荒里。

并列的透明双圈中圈着世纪的悲剧。他有一种破碎的感觉。

望远镜掂在手里,真的不知道该不该再看一眼那个叫作何厝的村子。

那个村子里的人想必都姓何,何厝的意义大概就等于“赵家庄”或者“陈家集”之类的名称吧!在古老中国深广的腹地里,有多少这样美好的地名,这样亲爱的家族所群居的地方。

再看一眼吧,仅仅一眼,他对自己说。这一次我已经准备好了,悲剧已经夹着海峡演了二十年了,不看又怎样呢?

并列的圈镜里再一次出现了白色的长沙滩,以及红土的番薯田。有船从海上回去,那种


两头尖起像是独木舟的渔船。他再一次惊讶于两岸的土质、作物和生活方式竟都那样相像。 他们会不会碰面呢?那边的和这边的渔船。他们会不会谈谈今年的螃蟹收获量呢?或者听对方唱一段他们心爱的南管戏。

他的心重新被刺痛起来,他感到眼眶欲裂,那是被急涨的泪水压迫的。

何厝,他念着,你这陌生而又熟悉的村落。十八年来接受了多少流浪者带泪的凝望,做过多少人假想的家乡,成为多少人思念的郁结。何厝,你这念着就有那么凄恻的名字。

放下望远镜,海水把那些愁红惨绿的画面隔离了,何厝消失了,远望过去只剩下一带发白发亮的沙滩,绕着十八年前的旧山河。

近午的海水绿得比什么时候都伤感,像是把两岸番薯田的绿都挪过来了。番薯田翻腾着,海水翻腾着,世纪的悲哀翻腾着。他把自己撑在红土丘上,听两岸的番薯秧在风中簌簌然的,使人裂心的低泣。 【且读且练】

1.品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2.这篇散文与《一片槐树叶》在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这句话写出了他想看又不敢看的矛盾心理,他很想看看自己日思夜想了二十年的祖国,但又怕因为只能看到却无法相聚而感到难过。

2.两文都采用了咏物抒怀的表达方式,选择能代表祖国的景物——何厝的番薯田、一片槐树叶,表达了对祖国故土的怀念之情以及想要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愿望。

乡愁很美,它可以是席慕蓉故乡那支“清远的笛”也可以是纪弦那一片被夹在古老诗集里的槐树叶,还可以是……仔细阅读下面的这篇文章,根据乡愁所承载的意象,补充文章的题目。

上的乡愁 我喜欢江南山水,喜欢在江南山水间旅行,在一片青山秀水之间看到一处处鱼鳞瓦覆盖的黑瓦白墙的古村落。无边的乡愁就在心中涌动,我要寻找的就是这种感觉,它与我心里的一种疼痛相对应。乡愁就是这种生命深处的隐痛,它总在细雨如麻的黄昏折磨着一些无法回归家园的人,不管这家园是地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在西递村那座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里,应天齐的版画艺术再现了古村落的封闭和凋残,他把生命深处的痛一刀一刀地刻在木板上,画面背后那一片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就是一种思乡的病,这种病传染给了所有参观的人。这就像我在姑苏寒山寺听到的钟声。你想想看,在那一片高低错落的老房子里,钟声突然响起来了,群鸦惊飞而起,枫叶片片凋零,张继的吟咏就传了过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夜半、晚钟,还有那寒山寺,这里烘托的是一个宏大的乡愁场景,让我们对古典的故乡久久眺望,望断天涯,望穿秋水。乡愁是中国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把灵魂皈依在故乡的怀里,一代代文化人就这样在思乡的背景下病着。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书画就是他们的病中吟。张继、温庭筠是这样,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这样。如今,我们一见到鱼鳞瓦,就把它当成故乡老家的屋顶。在中国,任何一处鱼鳞瓦覆盖的老房子都是我们的家园,你都能找到家的感觉——房梁上的棕叶与艾草、雕花桌案上的青花瓷坛与线装书,甚至河滩上头插栀子花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eac49c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