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

2022-07-06 00:0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6、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欢迎阅读!
长城,现代

6、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长城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现代诗两首》都是台湾著名现代诗作家的作品,都体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长城谣》,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诗歌,学习本诗,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和意境的优美。鲜明的节奏和和谐的韵律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获取独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情感的有效途径。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就学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因此已初步具备感知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对游子的思乡爱国情怀也有所体会,但学生在学习中仍会出现抓主题难、明意境难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读,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设想:

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时鼓励创设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法、讨论法达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品,利用朗读调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长城谣》教学设计

课题 6、现代诗两首之《长城谣》

课型 新授课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把握长城形象;

知识目标:

2. 理解诗歌的主题,学习诗歌咏物抒怀的写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朗读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把握长城形象。

重点

教学

理解诗歌的主题,学习诗歌咏物抒怀的写法。

难点 教学

课件

用具

教学 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指导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 一、导入:

二、导读:

三、导学:





教师活动

情境式导入。 1课件播放课文朗读音频;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简介作者及本诗写作的时代背景。

1、指导自主学习。 教师启发并点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1、学生看课文朗读视频; 2、齐声朗读课文; 容,感受现代诗的

语感。

3、学生记录。

1、学生自主学习:

①初读诗歌,把诗歌的生字注上拼音,读准字音;

②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本诗长城是一座怎样特殊的建筑,长城已成为什么的象征; ③诗中为什么又写到了黄河; ④再读诗歌,把握住诗歌的朗读节奏,在书上用斜竖线试着画一画朗读节奏。




四、总结:

五、导练:

板书设计:

2、引导同桌互学,交流讨论。

教师启发并点拨。

3、指导小组互学,合作探究。

教师启发并点拨。

点。

布置练习:

完成本节课后练习。

2、同桌互学,交流讨论: ①交流:本诗以什么作为线索; ②交流:本诗第一节诗人用了学习,通过反复朗什么手法来写长城的; 读,基本了解了现③交流讨论:乡愁是一种抽象代诗的主要内容,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那诗人运用了什么意象表现乡愁; 语感和朗读节奏,④讨论:诗人借长城这个意象向我们诉说了什么,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想感情,发展了学 3、小组互学,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能力。 ①如何理解“(黄河)流进我不 眠的梦中”一句; ②诗人情感历程是怎么样的,“乡愁”是怎样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升华的;

③本诗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完成练习。

6长城谣 席慕蓉

贯穿全诗的线索: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

历次战争与“长城”

恩怨荣辱与“长城” 咏物抒怀

千年历史与“长城”

追寻作者的 遥望长城: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爱国思乡 情感历程 悲诉长城:依恋长城,倾诉满腔的热情。

情系长城: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游子盼归

教学叙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8ed6bd5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