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

2022-03-19 13: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6 现代诗两首 长城谣》,欢迎阅读!
长城,现代



长城谣

一、 教学目标

(一)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二)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朗读《长城谣》

(一) 导入新课(可展示长城图片或影片,配舒缓低沉的音乐

长城,一个萦绕了几个世纪的梦想,一个凝聚了万千沧桑的奇迹,一个似乎永远沉睡又永远充溢着激情的建筑,穿越时空的阻隔,雄踞高山之巅,无可替代地成为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今天,就让我们在台湾女诗人席慕容的《长城谣》里再次仰望历史的苍穹、谛听游子的心音。 (二) 配乐诗朗诵(教师示范) (三) 诗歌赏析 1、作者简介

席慕容,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席慕容出生于四川,后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再后来入比利时布鲁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原因。

2、初步体会《长城谣》表达的思想感情。 齐读诗歌,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明确:主题意象长城,也有对黄河的思恋。

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历史的观照和反思。 追寻作者的情感历程。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热情。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3、深入探究《长城谣传》隐含的思想根基。 1)男生齐读第一节。

题问:你从简洁质朴的文字里读到什么? 明确要点:历次战争与长城 恩怨荣辱与长城 千年历史与长城

以上内容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能理解作者借助长城这个意象来凸现历史的本来面貌的意图,初步感知诗歌借助形象来抒情的特点就行。可让学生理解无情冷眼等词语的含义,了解作者是怎样以历史的视角、现实的笔法来写长城的。看似无情的建筑,作者却采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当人来写,蹲踞的姿态里隐藏了超乎寻常的客观与冷静,曾经的发光剑影,鼓角争鸣都已经湮没于历史的烟尘,一个泠眼亦瞥尽长城上下的千年恩怨与荣辱,唯有长城悬卧天地间成为历史的见证。

2)全班齐读第一节,要求用深沉、舒缓、凝重的语调突现历史的沧桑,配音






渲染课堂气氛,营造悠远深邃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背诵。 3)女生齐读第二节

在第一节客观呈现长城的历史面貌后,诗人并没有直接倾诉对长城的赞美依恋之情,而是非常含蓄地写出了古老的长城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和影响。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长城已成为民族的象征、祖国的象征,作者心系长城、心系故乡,视古老的长城为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面对它,自然歌不成声、赋不成篇,又魂牵梦绕、挥之不去,和种思乡情结便借助长城的躯体面容、长城的传递出来。 教学这一节,可让学生反复自由朗读,体会游子的爱国思乡情绪,领悟那种无法用言语言爱的炽爱情感。提醒学生朗读时注重轻重缓急,前三句在处理时,可轻读、慢读第一二句,读第三句时重读、稍快,形成语气上的强烈对比,突出由抑而扬的情感波动。

4)全班有感情朗诵第二节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情感发展至极点便演化为梦境,于是,诗人梦到了记忆与想象中的故乡—“敕勒川 阴山下月色如水,乡愁似海。同样象征中华民族的黄河,此时也不知不觉流进了诗人的梦、不眠的夜。 5)全班齐读第三节,感受作者浓烈的思乡情怀。 边读边体会诗人浓郁的乡愁,将情感与物象叠加,长城就会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思恋,黄河也就会流淌出游子盼归的颤音。 4、读,感悟《长城谣》的思乡情结。 5、拓展延伸

补充阅读席慕容的《乡愁》,进一步体会她的思乡之情怀。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帮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通过比较阅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初步学习诗歌借物抒情的特点。

6布置作业

1)收集你所喜爱的席慕容诗歌作品。 2)写一首借物抒情的诗歌。 长城谣 席慕容

审视历史——凸现长城的沧桑。 借助长城——倾诉满腔的热忱。 依托梦境——流露深沉的乡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d62b5e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