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

2022-05-06 05:3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欢迎阅读!
守静,得道多助,高者,内心

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



庄子: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

在这个时代,人不可能以独居的生活去独处,团队协作是最好的一个方式。 人在生活中多一些朋友,多一些人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心心相惜的人非常重要,这不但能给自己的人生提供很多便利,而且在漫漫人生路中,也能更多的人理解自己,给自己的精神带来极大的鼓舞和安慰。

那么当我们仔细观察的时候,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一些人则处于“得道多助”的状态中,他们身边的朋友很多,好像很多人都和他能够聊得来,而且相处的极为融洽。

但是反观另外一些人呢,似乎总是遇不到趣味相投的人,总有人和自己对着干,对于这样的人来说,是孤独和无助的。 庄子: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

其实这之间的区别,如果深究根源,用道家的思想来说,就是得“道”与否的一个状态和结果。

道家中所谓的“道”就是一种顺其自然,内心守静有一种处世心态。 然而最关键的是,内心守静者,给外在带来的言行,以及散发的魅力都是有利的。

《庄子》之中有这样一句话:宇泰定者,发乎天光。发乎天光者,人见其人。人有修者,乃今有恒。有恒者,人舍之,天助之。人之所舍,谓之天民。天之所助,谓之天子。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心境安泰的人,散发着自然的光芒,散发着自然光芒的,


人们看到他这个人,都要学习这个道理,就是照常规办事。这样的人,人们愿意和他做邻居,天也愿意帮助,他人和他做邻居,就是天之民,天来帮助他,就是天之子。

庄子: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

我们用通俗一点的角度来理解,就是说庄子在这一篇文章中,阐述的是道家中“虚静”的道理。也就是老子提供的提倡的虚静之说。

《庄子》认为,这是符合道的一种智慧和境界,也是内心守静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哲学

保持内心的一种清静,人也愿意帮助他,天也愿意帮助他,那么可谓天之民,天之子。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针对于每个人处事的言行态度上,都可以看出端倪。 这一种智慧,可以概括为当一个人能够适应自然规律去办事,按照事物的常规去为人处事的时候,这是符合了一个道的原则。

像这样的人不违背常理,不违背规则,那么这样的人散发出为人处事的态度上,也会有这样的一个道理,能够适应的去与人相处,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和谐温和。

庄子: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

人与人相处之间,大多数人都喜欢性格温顺,和气的人。没有人喜欢处事偏激,有戾气的人。这就是说内心是否守静,内心是否平和,以及对外带来的言行影响,以及导致的为人处事状态的一个结果。

大家可以想一下,在生活中,那些孤单没有什么朋友的人,大多性格都是有一些偏激,身上都会多一些戾气的人。所以说他们性格比较孤僻,所以与人


相处的状态,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总的来说,就是内心有没有顺应自然的智慧,也因此导致自己言行的状态,而自己的言行也是决定了自己处事态度的根本。 那么对于这种情况,我们怎么调节呢?

自然就是从根源出发,为人处事的时候,首先有一份顺其自然的智慧,待人处事的时候,多一份和气,少一份戾气。

庄子:内心守静,则能“得道多助”,才是德高者

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懂得以道的智慧相处的人,内心守的是一份静心,也是到德行的最高途径。

当你调节到这样一种平衡状态的时候,那么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能够拥有好的处世状态和人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3d985c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