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

2022-04-19 22:37: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欢迎阅读!
承天,复习题,夜游,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月色入 2然起行( 3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 5.水中藻荇交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竹柏影也( 8..闲人如吾两人者 )( )( 9至承天寺( 10、步于中庭 ....

11、庭下如积水空明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 庭下如积水明( 无际涯( 阴风怒号,浊浪排 而或长烟一

谷传响,哀转久绝(

欣然行(

尉剑挺,广,夺而杀尉(

(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与为乐者(思念) B.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

1 / 3


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五)按要求答题。 1“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2 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3、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须扣住“月”字概括。)

6、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10分)

7、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

记承天寺夜游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2分) 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4分)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的要素是:4分)

时间: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____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3分)

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绘了一个_______的美妙境界。4分) 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4分)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2 / 3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 交叉、纵横 庭下如积水明( 空旷的 无际涯(广阔 阴风怒号,浊浪排 天空 而或长烟一 消散)

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旷的

欣然行( 动身,出发

尉剑挺,广,夺而杀尉( 跳起,站起 (三)略

(四)(1.A 2.B 3.D 4.B 5.B (五)

1、月光 竹柏影 比喻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2、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3、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②“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

4、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中月色”(或“月色空明”

6、“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7、旷达(答“豁达”也对;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闲适”“热爱自然”不对。

参考答案

1.2.⑴月下美景;壮志难酬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⑴怀民也还没有睡觉,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⑵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4.A5A6.乐观、豁达7.月光进入了屋子;拟人8.欣然起行;解衣欲睡9.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呢?因此要"",其次,""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10.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和张怀民;承天寺;夜游承天寺11.B12、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②秋令,晚秋景色之美,"傲霜",孤高傲世的品格。1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14.庭下……竹柏影也;空灵澄澈、宛似仙境15.⑴月色入户,近然起行。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16D17.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18.D19.AC20.AB21.C22.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23.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意思符合即可)24、略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5df92de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