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解释

2022-07-28 20:08: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赤壁赋解释》,欢迎阅读!
赤壁,解释

赤壁

一、朗读节奏

折戟沉沙//未销,自将磨洗//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诗歌大意

一把折断了的兵器沉没在泥沙之中还没有腐烂销尽,捡起来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上的战火和刀光剑影。倘若当年天不作美,没有东风相助,周瑜怎么能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恐怕就连大乔和小乔两位东吴美女也将被曹操深锁铜雀楼,春恨无限了。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四、诗歌主旨

作者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得不到施展。作者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五、名句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诗作开篇以一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

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由这件小小的东西,诗人想到了汉末那个分裂动乱的时代,想到那次重大意义的战役。这前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诗人的议论,也是一种假设。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通过“二乔”的命运暗喻(或间接写出)东吴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叙事、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是本篇的一大特点。

这是一首很著名的七言绝句。前两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意思是说,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未被销蚀,磨洗一番,可见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诗人从江边泥沙中发现了一柄折断了的剑,经过磨洗后辨认出是三国时的遗物。这两句看是平淡的叙事,是,诗人从平淡的叙事中表现出了不平,为后面抒发“怀古之幽情”而奠定了基础。这里,诗人采用了以假作真的虚托手法,这也是唐代诗人写诗作文常用的手法,这就好像写当朝的人或事而假借于汉代人和事,以汉代唐一样。现在杜牧所在地是黄州,虽然有赤壁矶,并不是东吴周瑜打破曹操之处,所以无论是“赤壁”或者“折戟”是真是假,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以此引出对古代这一著名的战争,从而借此抒发心头之感。

接着写道:“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相对前两句来说是议论。意思是说,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那么铜雀高台会深深锁住二乔,江东二乔也就沦为曹公之妾了。这里是指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一战。对于曹操来说,也是雄心大志的,他那首“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就表明了曹操要像当年周公那样维护国家统一。据记载,当时曹操进攻东吴,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性,曹操便把战船用铁链连成一片,以免摇晃。当时正是东南风,周瑜采用黄盖之计,用数十艘船载着油脂干柴乘东南风驶向曹营,诈称投降,等到快接近时,点燃油脂和干柴,一举烧毁了曹军战船。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的关键一战,也是古代著名的战争之一。这对于极为精通战争思想的诗人杜牧来说,对这一战事过程及其结果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提出了“东风不与周郎便”的设想。虽然是一个设想,客观的历史现状当然不可改变,但思维方式改变,对于这场战争来说,胜败双方就要改变,历史也就要重新改写。 诗人杜牧的思维独到,见解新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但很有历史见地的,而且表现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偶然性因素”这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歌的立意美。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1635a880eb6294dd886c7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