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023-03-25 19:29: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欢迎阅读!
美术作品,鉴赏,中学生,能力

浅谈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摘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美术素养,进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是课程目标的要求。具备美术鉴赏能力能陶冶学生情操,增加美的敏感度,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美术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达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努力,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关键词:中学生 美术作品 鉴赏能力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一定的美术素养进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是课程目标的要求。美术鉴赏,是人们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具备美术鉴赏能力能陶冶学生情操,增加美的敏感度,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著名艺术社会学家豪泽尔曾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一、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扎实的知识功底(根本基础)、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知识储备不足,视野不够,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所以说,美术教师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主导,就应该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广泛涉猎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仓库。不断地学习和强化自己的理论知识,厚积薄发,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将美术课上得有声有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审教育需要仰赖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只有将自己装备好,才能带给学生以美的感悟和体验,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审美意识、建立审美观念。美术老师要根据学生各个阶段的认知规律因材施教,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二、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入手提高审美能力

我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直觉性欣赏方法是欣赏自然界景物或艺术品时最初步的心理活动,是凝神观看时的一刹那的知觉。这种方法比较简单,非常适合初学者。例如,在讲到《美在民——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时,我就让学生先欣赏剪纸、皮影人、年画、泥塑等实物,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欣赏的感受。综合之后加以肯定,让他们知道这就是在欣赏美的事物,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他们知道民间美术就在我们身边、美的东西就在我们身边时,我也就引出了课题。授新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教学(视频),声画并茂,设法用美好的事物去感染学生,从而体会到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艺术美。正像法国画家安格尔所说:“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欣赏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看到画面那柔和的深褐色调便给人一种温暖的印象,人物形象那三角形构图给人一种稳定的永恒的视觉效果。这样既能教给学生欣赏美,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何乐而不为?

三、从作品语言风格、历史文化背景角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如,吴冠中的《春如线》中往返游动的线描写的既是春光的流转,又表达了作者奔放的情态。画家自己说过:线,形象地表达了情之缠绵。风格指艺术家在创造中


所表现出来的创造个性和艺术特色。风格还包含了画家创作的追求,因而在题材上也有一些倾向性。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形式和风格,让学生从中看出美术创作与时代、民族的关系,引发学生对社会、文化、地域关系的思考。同时要注意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人物、房屋、街道、桥梁、船舶、店铺,还是牌匾、轿子、车马、酒楼、城门、骆驼……都画出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繁华景象,成为今天许多历史学家、导演、建筑及桥梁研究者参考的资料,它是北宋历史的缩影。再如,莫奈的《日出?印象》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由于他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批评家就借用画名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这一画派以此而得名,开创了新风,在美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地位。 四、掌握美术基本知识规律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美术的种类及其主要特征,是美术本身的基本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行美术鉴赏首先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美术的种类较多,一般人通常把美术仅仅理解为绘画和雕塑。实际上,美术的范围应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由于它们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纸、布、木板、颜料等,雕塑用木、石、泥、铜等,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使用的物质材料更广),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作者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所以,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当然,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具体到每一种美术形式,它又有自己的一些特殊性,从而构成了绘画、雕塑、工艺美。不同的美术门类有各自不同的物质特征和美学特性,必须采取不同的欣赏方法去欣赏,才能获得审美感受。如欣赏雕塑,就要把握它在空间的团块感和质量感、机理感等,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欣赏时除注重它的空间体积感之外,还要注重它音乐般的流动感。对于工艺美术的欣赏,除了注意它的审美特性之外,还要注意它的材料美感,以及实用中触摸嗅觉等体验。由于美术各门类具有各自不同的美学特征、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我们必须熟悉掌握这些美术知识,才能真正体会美术作品的特殊美感和艺术魅力。

总之,美术鉴赏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可达到的,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努力,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素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 参考文献

[1]刘争鸣 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综合性问题[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2]王芳 浅谈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方法[J].成才之路,200835 [3]高洁 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28dd3e71a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