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023-04-08 02:01: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欢迎阅读!
鉴赏,中学生,培养,能力,文学

试论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学鉴赏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更是准备进入探究性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前提条件。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并提出几点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学生语文文学鉴赏能力,希望为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文学鉴赏能力;策略

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中考应试教育的影响,每一位走过来的教师和学生都经过刷题的洗礼。成绩至上的今天,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将目光转向市面的教辅上,但其作品的经典性却是良莠不齐,经过长时间题目”“训练化,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能利用教材中经典的范文、并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一、激发阅读兴趣

温儒敏先生讲过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关键。抓住这个牛鼻子,就能一举两得、事半功倍。受考试的影响,学生的文学阅读具有明显的功利倾向,考试考学生就看,考试不考学生就不看。这样被迫阅读下,学生是学不好的,更不要提兴趣二字。

如《红楼梦》的名著导读课,这部作品对初中学生来说,篇幅较长,初中生大多数都没有将原著完整地读过一遍,甚至只在影视上了解过一点。在学生不熟悉文本的情况下,教师不宜讲的过深,应把重点放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来。考虑到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对神话传说是极有兴趣的。教师可以考虑从这方面入手。比如谈谈贾宝玉与假宝玉关系,五彩的石头在动物界时,比如牛来说,牛是喜欢青青草还是五彩的石头?学生一定很快就能反应过来,但反过来如果五彩的石头进入人间,人类又怎么选择呢?再比如书的开头为什么借助女娲补天这一女性角色来引入,女娲和后面贾母、刘姥姥她们具有怎样的关系?不妨在一个星期前就留下任务,课上以某个问题或某个人物为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开个小辩论会,相信这类的神话故事在《红楼梦》中一定数不胜数。


另外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戛然而止、有的放矢。教师要敢于放手,相信学生,特别在讲授名著导读课时,要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教学留白供学生思考,或留课后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下节课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每班学生都有接触书目多的同学,上课时努力和学生有思维的碰撞,这样兴趣的火花就有了。文学魅力一大特点就是经常出现读者之意,教师要利用好。可以将持有相同的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课下搜集语句,课上再进行评比,一方面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创设情境,审美感悟

通过上文的努力,教师已经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那就由这个点及面继续展开。文学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但作者常常不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借助意象的特点来抒发情感。如《天净沙·秋思》中不着一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 不用一 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教学中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要将学生带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画面中。这类的诗歌,不建议教师将诗句翻译为白话文,那样会失去诗歌的美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意象的图画,并指导学生手绘展示并说明理由。将作者在文本中表达此情此景转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即在如此的环境中换作学生自己,他们又是怎样的心情,来体会作者心情。学生课后独立阅读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诸如此类带有夕阳”“黄昏意象的文本时,都定会有独到的见解。当然别的意象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教法。

三、反复诵读,勤思细品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反复阅读是不可缺少的。借《阿Q正传》这部作品来说,有位评论家竟读了十四遍,并写道:这篇名作,绝不是看一遍能够消化的。他说:看第一遍我们会笑得肚子痛;看第二遍,才顺出一点不是笑的成份,看第三遍,鄙弃阿Q的为人;看第四遍,鄙弃化为同情;看第五遍,同情化为深思的眼泪;看第六遍,阿Q还是阿Q;看第七遍,阿Q向自己身上扑来;看第八遍,合二为一,看第九遍,又一次化为你的亲戚故旧;看第十遍,扩大到你的左邻右舍……;看第十三遍,你觉得他是一面镜子;看第十四遍,也许是个警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2343b989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b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