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实践与发展的研究现状

2022-05-19 07:21: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实践与发展的研究现状》,欢迎阅读!
理论实践,多元,现状,智能,研究

关于多元智能理论实践与发展的研究现状

刘训侠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外中小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在美国和世界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美国已有上百所学校自称为多元智能(MI)学校,还有不少学校也将多元智能引入教学方案中,甚至成立类似印第安纳拿波里市的关键学校(Key School)及密苏里州的新城小学伽New City School)等实施多元智能及相关理论的机构。由于加德纳从不提供一MI (Multiple intelligences)学校的实施范例,他主张各地区的文化和师生特质是MI学校的基本考察因素,因此在美国的各类MI学校也就呈现了多元化的色彩。目前已有许多学校在陆续实施MI理念。

Mindy Konlhaber在美国哈佛多元智能教育研究院的研究提供了美国41中小学校的资料,并具体的提出建立MI学校的途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多元智能与学校教学相结合的实例分别是《多彩光谱》项目、《重点实验学校》项目、《学校实用智能》项目和《艺术推进》项目。这些项目分别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教学密切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初中阶段的《学校实用智能》项目旨在将学术智能与更实用的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结合起来,以实现学业和事业的成功。该项目并不设立专门的课程来教会学生掌握学校实用智能,而是通过“理解并融会贯通”的方法在学校所有学科的日常教学中体现。

多元智能在世界其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亚洲的日本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也开展得蓬蓬勃勃,在多元智能课程编制、多元智能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港台地区研究“多元智能”已较为普遍。如 1998 年,香港开始举办由全港中学生参加具有创意及挑战性的优质教育活动——“香港新一代多元智能竞赛”,鼓励学生注意多元智能的发展和培养团体合作的精神。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罗桂祥中学特别编辑了《多元智能简介》一书,派发教育界同仁,将多元智能的理念渗透在课程中。

台湾第一批多元智能实验学校雅歌实验小学、大坪国小等学校每学期都制定应用多元智能课程规划,开展多元智能的实验。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儿童英语育研究所所长暨学系主任张湘君教授说:“每次我在设计英语教学活动时,都会尽可能将八大智能的内容含括其中,不单是整合各个学科,更要做到融合各项智


能,让孩童运用其八种智能来学习英语透过孩童非语言上的能力来帮助他学习语言。”200162中日,香港教育署署长张建宗出席香岛中学第 55 届暨大学预科35届毕业典礼时说:“香港若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中保持竞争力和领导地位,就必须加紧培育具备多元智能的人才”;“发展多元智能的理念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而要发展多元智能,便要让学生获得均衡的全面发展;同时社会、政府、学校和家长都需要互相配合”。

在大陆,自1999年加德纳的中译本《多元智能论》在我国发表以来,我国对多元智能的研究才开始,近几年有许多学校进行了有关多元智能的实验,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北京、上海、山东诸城多所学校开设了多元智能教育实验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践研究”项目。课题的研究目标,是适应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鉴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代表的、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现代教育理论,通过不同类型实验区和项目学校在教学改革各个领域的实践研究,逐步形成适合开发学生多元潜能的学校课程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基本教学策略,以及相应的多元多维教育评价体系,为国家的教育决策和各地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外己经深入中小学及幼教育一线,有一批立志研究的专家、教师、家长等,从理论到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了成功的经验。但国内的基础教育幼儿教育与国外有很大差异,社会制度、教育观念和教育条件的不同,实践研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研究角度上,重视量化研究而忽略质性差异。很多学校关注到学生的智能差异,也意识到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大多数研究侧重于研究智能在量方面的差异,即搞分层教学,但给学生划分层次的依据大多以智能水平差异来划分,极少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因智能施教”,忽略了质的方面的差异。

2.研究层次上,研究幼儿及小学教育的多,研究中学教育的少。大多数人认为智能开发越早越好,因此国内有关多元智能的实践研究大多将目光投入幼儿教育少数投向小学教育开展了一些比较大型而规范的项目,但关注中学生教育的则较少。

3.多元智能在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中的实践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是因为一方面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已有的教学方式不可能完全推翻。另一方面,多元智能在学校中的应用必然要求全校甚至社区乃至全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合作。目前的状况是:一线教师科研水平有限,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一部分教师即使乐于从事该方面的研究,也缺乏科学的指导,收效甚微。

因此,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将研究定位在与中学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索有利于学生智能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策略,并在教学中进行实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3415bf52f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