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和因数》案例分析

2022-04-10 01:0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倍数和因数》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因数,倍数,案例分析

《倍数和因数》案例分析



本学期,观摩了一节张老师执教的《倍数和因数》课,听后感触颇多,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段,与大家共赏析。

片段一:找36的所有因数

136的因数有:13612183649 236的因数有:136218312496

师:(师生比较两种方法后)对照这两个同学的观点,结合你自己的作业,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有没有什么进一步补充的?

3:依次找。先算13636218也得36312可以得到3649可以等到36。而5不行, 66等于36。再算 7不行, 8也不可以,再算9,四九三十六,1011不行,跳过去,再找1213,一直继续往下找。

师:对于他的方法,想不想说点什么?

4:我觉得这个方法比较麻烦,花费的时间比较多。

师:有没有同感?这样找起来是不是有点麻烦?(是)但是对于这个男同学的方法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5:从小到大,有规律。

师:我们觉得在课堂学习当中对于其他同学所出现的方法,我们固然有的时候要找到他们不足的地方,有时候怎么样?也要找到别人的闪光的地方。才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别人的一种思路。对吗?

师:那么,看好第2个同学的方法,再结合你自己,你觉得再让你寻找一个数的因数,你打算选择谁的方法?

师:我可以告诉你,其实,这就是你今天这堂课最大的收获,也是我们倾听别人方法以后最能够有体会有收获的时候。对吗?这就是我们老师为什么每



1


天在课堂里一直提醒,我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方法,在比较的过程当中我们才有鉴别,才有收获。„„

评析:在比较中顿悟,在倾听中收获。张老师以身示范,在沉静中聆听别人的发言,适时的点拨。从数学的内在本质来看,生3的方法的确很“笨”但教师并未因此而急于否定。不管学生的答案如何,这确是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重要的、亲近的。这是课堂中一个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是在教学互动中生成的资源。一句“对于他的方法,想不想说点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生2身上来。“从小到大,有规律;这样找很安全。看,笨方法有有智慧。学生的看法也由此改变。

如何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中即兴的生成资源,如何让生成资源效益最大化,这个片段就说明了这几点。

整理着,思考着。我忽然的发现整堂课一共用了50多分钟。这远远多于我们平常的四十分钟。有了时间的限制,还有上面“灌输倾听教育和小组合作“找出完美数”的精彩演绎吗?时间,我们在课前备课不可能回避的问题。没有时间,教师的精彩如何施展?有些语言不能压缩,有些环节不能删去。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457d733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