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

2023-02-13 11:2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欢迎阅读!
主体,主体性,思考,关于

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

王树人

【期刊名称】《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年(),期】2002()2

【摘 要】主客二分的对象化思维模式,遮蔽了对“主体”本身领悟的可能性。“主体性”肇始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德国古典唯心论那里展示为“自我意识的运动”。“主体性”积淀和涵盖全部人性,应当超越德国古典唯心论。作为内涵更为丰富深刻的范畴,“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伴随着对于“生活世界”的重视,而成为新的重要的哲学课题。胡塞尔在“生活世界”和“交互主体性”思想中突出“交往”和“有效性”,开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先河。从“语义学”转向“语用学”理解“主体间性”,并强调“以言行事”,才能真正进入实际的“交往”和“主体互动”,从而营造出主体间得到共识和沟通的语境。 【总页数】4(P5-8)

【关键词】主体;主体性;自我意识;主体间性 【作 者】王树人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 【中图分类】B015 【相关文献】


1.以人为本: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兼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引领 [J], 廉永杰;周家荣

2.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转向——关于河流的主体性及其内在价值 [J], 李映红;季玉

3.认知主体的自我理解与道德主体间的自我认同——兼论伦理学由单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视域转换 [J], 宫瑜

4.以人为本: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兼论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对主体间性哲学观的引领 [J], 周家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5199411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