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苏轼《寒食帖》中的禅意

2022-08-19 23:14: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解读苏轼《寒食帖》中的禅意》,欢迎阅读!
禅意,苏轼,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苏轼《寒食帖》中的禅意

作者:朱昕珠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9

摘要:在宋代,文学艺术中已经出现了禅意美学的观念。宋代诗人苏轼所创作的《寒食帖》中就具有着这种平心的禅意观念。在这种禅宗的影响下,宋代部分诗人创作开始像无功利化方向靠近,创作自然、不受拘束的艺术品本真形态,开创自然、真实的美学风格。 关键词:苏轼;《寒食帖》;禅意 一、苏轼《寒食帖》的创作背景

美学大家李泽厚在美学经典著作《美的历程》中认为,苏轼所追求的美是一种自然、平淡、质朴的自然之美。这种情趣意味并不是对世间的嫌恶和躲避,而是一种对于自然生活去除雕饰,不再进行功利性的审美,把对于世间的理解提升到了一种彻悟的哲理性高度。在这种高度下,苏轼创作的《寒食帖》也有着无为而自然之美。

苏轼的仕途一波三折、一贬再贬,在被贬谪到黄州之后,苏轼创作了《黄州寒食帖》。这个作品描绘了悲凉、冷清的清明氛围。同时,苏轼自己刚刚大病初愈,又处在落魄潦倒的状态当中,心境不免悲凉。因此,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自己几经波折辗转的人生,他的内心是矛盾的。进退之间推动了他参悟佛法,领悟自然。在这一状态下,他的命运也影响着他的书法创作。当经历黄州的清明时,他更加失意,写出了《黄州寒食帖》的佳作。这个作品被悲凉、哀叹的情感所包围,是苏轼行书中最有分量的作品,被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二、苏轼《寒食帖》中的禅意解析 (一)体悟自然

早在魏晋时期,庄子和老子的道法自然观念就已经融合进魏晋时期的玄学当中,推动了审美的发展。在这种观念的引导下,崇尚自然美已经成为艺术的最高境界和追求。在中国经历佛教化的禅宗,将儒、释、道教进行融合,引导追随者们敞开心灵,找到自然之美,在自然形成的形态中感受真正的乐趣,进而表现出自然的神韵之美。禅宗的审美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入审美关系当中,将自然存在物作为审美对象为人所欣赏,并主张只有把自己的情感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融合放入一个环境当中进行比较,才能实现心灵和情感的自由表达。在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中,体现出随物赋形的创作理念,才能实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境界,表现出实物的自然特性,从而抒发作者的自然意趣。在禅宗当中,注重本性和心灵的自由是其最为重要的精神之一,只有摆脱规矩约束才能达到自然与自由相结合的统一观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6b3e00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