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两首

2023-10-09 13:1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诗两首》,欢迎阅读!
杜甫

杜甫(公元

712公元770,字子美,世称 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

人,世称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备受颠沛流离之苦,在穷困潦倒

中终其一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代表作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ng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秋兴八首》

一、《秋兴八首》创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公元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后转于湘鄂之间。公元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刻关心国家形势,盼望动乱平息,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但是“安史之乱”平定后,国家并没有稳定,战争中强大的军阀对朝廷构成巨大威胁,同时吐蕃bo等少数民族兵强马壮也开始不断入侵。时年(765)五十五岁杜甫,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国运不顺,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在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秋兴》是一组诗,共有八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一首。

二、学生读,学生单个抽读,找出前面同学的错音,之后在正音,学生集体读一次。鉴赏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白露 凋伤:使草木凋零衰败。

萧森萧瑟阴森。句义白露使漫山遍野的枫林衰败凋零,巫山巫峡的气象也萧瑟阴森。 这一联以秋风起兴,写枫叶凋零、写秋气萧森。满是凄凉、衰败的秋景,使人的悲凉心绪油然而生,给全文奠定了一个悲凉、凄清的基调。

江间波浪兼jiān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兼(jiān)天:连天。jiān

连的意思。塞上:这里指夔州的山;今义指长城以北。接地阴:风云盖地。句义:峡中的江水波涛滚滚汹涌连天,塞上风云漫卷密布天地一片阴沉。

这一联紧承首联气萧森的语意,描绘巫峡景象:骇浪滔天,阴云密布。这里明写对江间波浪、塞上风云的感知。实写杜甫对时局的担忧: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是指第

二次看到。杜甫前一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时光流走。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系(:拴、系结。如把鞋带上。此处说的是:系()舟上岸。句义:秋菊已开两度回想他日再流泪,孤舟靠岸系()绳也系()着我游子的故园心。

颈联转入了对自己身世的感伤,倾诉思乡衷曲。借一个字托出思乡之情;用一个


字说出漂泊无依的苦况。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表现出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⑩寒衣:冬天的衣服 ⑾催刀尺:

赶裁新冬衣。⑿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这里是捣布,把布捣平整后用来裁剪衣服。砧:捣衣石。句义:深秋季节处处都在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傍晚白帝城头传来急促的捶布声。

尾联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古时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戌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这里写赶制棉衣、一片捣衣声是为了表现诗人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

总结: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诗人用

巴山蜀水的一片秋色,寄托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寄寓自己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和对自身抑郁的抒发。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 学生再读一遍 根据练习讲解。

《咏怀古迹》

学生单个抽读,找出前面同学的错音,之后在正音,学生集体读一次。

一、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留下的古迹,杜甫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我们学习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昭君来抒写自己的。身世及爱国之情诗人有感于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从中也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①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

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②尚:还。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还有古迹之意。句义:千山万壑不断奔赴荆门山,这里遗留有生长明妃的香溪村。

首联——引出歌咏对象王昭君,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这里用一个“赴”字,就表达出群山奔赴的气势,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壮丽。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本来是用来烘托生长英雄的地方,诗人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的不同凡响,雄伟的山川是她坚强性格的象征。

一去紫台连朔shuò漠,独留青冢zhǒng向黄昏。 ③去:离开。紫

台:紫宫,宫廷。朔(shuò)漠:北方的沙漠。(句义:指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82e20fd0a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