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2-12-22 13:2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欢迎阅读!
教学大纲,社会学,课程,旅游

《旅游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旅游社会学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考核类别: 专题研讨+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生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化旅游与遗产管理方向) 总学时、学分: 34 学时 2 学分



一、 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从文化现象和文化学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的知识体系,社会学现象和角度掌握旅游业的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此,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可细化为:第一,让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理论,明确旅游文化学科的核心理论和了解旅游现象、关系、行文、规律,明确旅游社会学的核心理论;第二,让学生掌握旅游文化主体、客体、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旅游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 二、 课程教学要求

本课程讲授讲授旅游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了解旅游社会学视野与研究对象和主要理论;掌握旅游者角色、群体、分类与分层;旅游动机;旅游体验中的本真性问题;旅游吸引物;旅游地形象的社会建构;主客关系与旅游凝视;旅游现象中的性别问题;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性。 三、 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


四、 课程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旅游角色、群体、分类与分层,挖掘旅游中的本真性。难点是旅游社会学中的应用性,学生要能够使社会学知识分析旅游问题,为旅游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五、 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采用理论教学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专题研讨带领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六、 课程教学内容

1 旅游社会学视野、研究对象和理论视角(2学时)

1. 社会学下的旅游

2. 旅游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3. 理论视角

2 旅游者角色、群体、分类与分层(2学时)

1. 2. 3. 4. 5.

旅游者角色与分类

旅游者分类与旅游市场分割 旅游者与社会分层 背包客与另类旅游 旅游者虚拟社区

3 旅游动机(2学时)

1. 旅游动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 2. 旅游动机研究的理论框架 3. 旅游动机的实证研究

4 旅游中的本真性问题(2学时)

1. 现代旅游中本真性问题的缘起 2. 西方旅游研究中的本真性概念

3. “本真性”理论在西方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5 旅游吸引物(2学时)

1. 旅游吸引物的概念及内涵 2. 旅游吸引物的社会建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971cc64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