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礼记》: 学者有四失、善歌者

2022-10-04 09:08: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宝典《礼记》: 学者有四失、善歌者》,欢迎阅读!
礼记,歌者,国学,宝典,学者

国学宝典《礼记》: 学者有四失、善歌者





学者有四失(1)

——心理状态是过失的根源 【原文】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英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考,长善而救其失者也(2) 【注释】

(1)本节选自《学记》。(2)(zhang):助长。 【译文】

学生可能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人的学习,可能错在贪多,可能错在求少,可能错在不专注,可能错在不求进取。这四种果实产生的原因,其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了解了心理状态,然后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 【读解】

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算是说到了点子上。任何磁器活了。方法都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没有金钢钻,就揽不了失去了针对性方法就成了无的之矢。

就人来说,针对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状态。就像医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手段实行治疗。学生的学习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状态。所以,真正好的老师,首先是个好的理学家,而不是仅仅懂得一些条条框框的空谈家。


儒家对教育的重视和全面研究,在中国古代几乎能够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们讨论的问题之全面、深入、细致,完全是前无古人的。

《礼记》善歌者 善歌者(1)

——鼓动性来自魅力 【原文】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2),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臧;善。 【译文】

善于唱歌的人,能够感动人心,使听者随着歌声唱起来。善于教学的人,能够启发人心,使学者随着他的意愿来学习。这样的人,言辞简约而通达,含蓄而精微,少用譬喻而使人容易明白;这能够说是善于使学生随其志向来实行学习。 【读解】

善于唱歌的人和善于教学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鼓动,能够感动人心。对教育者的这个要求,比要求了解受大育者的心理状态又进了一步。

要想鼓动人心,不但是善于启发,言辞简约通达,恐怕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个人魅力。个人魅力像磁石,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吸引。个人勉力也是一种境界,它是人格修养、个人志趣、精神追求、外表风度、言语谈吐等等达到相当高度后的产物,它像一座巍峨的高山,让人仰止,也像日月,让人心仪。


能达到技艺娴熟、经验丰富、善于抓住人们心理的人很多,但能具备强烈的个人魅力的人却不多。实际上,魅力是可遇不可求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a3e1996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8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