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

2023-01-26 18:0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鸟鸣涧》》,欢迎阅读!
鸟鸣,下册,人教,语文,年级

《鸟鸣涧》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鸟鸣涧》是人教版小学生语文教材(实验版)六年级下册选入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的著名山水诗人王维。《鸟鸣涧》是一首山水诗歌,王维在诗中描写了诸多的意象“桂花落”(落下的桂花)、“静夜”(静寂的夜)、“春山空”(空寂的春山)、“月出”(升起的月亮)、“惊山鸟”(惊飞的山鸟)等。这些意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月夜春山鸟鸣图。我们通过这些意象中的“静”“空”可以体会作者的那种悠远旷达的情感。

《鸟鸣涧》这首诗有别于其他山水田园诗就是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句中,借鸟的鸣叫声来凸显山中清幽的环境,正所谓“鸟鸣山更幽”。

在古诗的教学中,诵读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再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读中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字断音连,因为是写的是悠然自在之情,语气要舒缓而淡然。 二、学情分析

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集中学习古诗词,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比较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含义,描述诗歌所描写景色的能力。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诗歌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总结复习以前学习诗歌的方法。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悠远旷达的心境。 3.学习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重点

1.总结复习以前学习诗歌的方法。 2.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悠远旷达的心境。 五、教学难点

学习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六、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古诗词,积累了许多的学习方法,那么同学们学习一首新古诗是从那里先入手的呢? (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 新课学习: 课前交流

我们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古诗词,积累了许多的学习方法,那么同学们学习一首新古诗是从那里先入手的呢? (同学们交流学习方法) 新课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新方法来学习王维的《鸟鸣涧》。 对于王维你有什么了解呢? (一)王维其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属陕西省)人,王维早年一腔热血满怀抱负,由于对官场的失望,自开元二十九年起,他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后来,王维被卷入安史之乱,至此,他豪情散尽,从此醉心山水田园,依景写诗,不问世事。


正是由于对官场的失意,和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使王维成为山水诗歌的一代名家。 (二)破题知意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王维的另一山水诗歌《鸟鸣涧》。

我们在学习一首新诗时先要理解题目。谁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涧”是指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就是我们学过的根据注释理解词义的方法。 (三)初解诗意

我们现在开始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这首诗歌的意思。 朗读要求:

1.将诗句朗读通顺,读出节奏,注意断句。 2.揣摩诗句的意思。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通过朗读,你读懂了那句诗的意思?怎么读懂的?那句诗不理解? (四)由景入情

自由朗读,《鸟鸣涧》这首诗都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 面对这些美景,作者心中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感受,在作者眼中夜是怎样的夜?(静)山是怎样的山?(空)

作者用这寂静的夜,空灵的山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宁静祥和 方法小结:

我们在感悟古诗时,可以抓住关键字体会诗句的感情基调。 我们带着这种宁静的心绪读一读这句诗。 举一反三

我们来看一下王维写的这句诗。“草间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薄暮悲”《早秋山中作》

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你从哪个关键字体会到的? (五)身临其境

在王维的笔下,一幅画卷迤逦而开。 小组合作,理解诗句的意思。

多么美丽的景色啊!难怪苏轼这样夸赞王维的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明月初升,桂花飘散,不远处的山涧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教师范读。

这种意境真是然人流连忘返!男生读红字部分的静景,女生读蓝字部分的动景,(交换)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六)表达方式

作者一直想描绘一种静谧的环境,为什么还要描写鸟的鸣叫声?我们知道鸟的鸣叫声是很小的,很容易被其他的声音掩盖,但在《鸟鸣涧》这首诗中,作者可以清晰的听见鸟的鸣声,说明了什么?(环境安静) 方法总结:这就是以动衬静的写法。 我们一齐诵读一下这句诗歌。 举一反三

除了我们,魏晋南北朝的诗人王籍也掌握了这以静衬动的写法,他在《入若耶溪》中这样写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动态的是?静态的是?为了表达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cb17a7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