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随笔

2022-04-08 17:39: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随笔》,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随笔,追求,理解,读书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随笔



身为教师,也算是个读书人,如果没有阅读,我们可能只是个匠人,而且还算不得合格的匠人。工地匠人只要按规程操作,总可以砌墙、码砖,而我们面对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学生,至少得不断更新求变,因此,应对不断成长的学生,唯有自己不断成长,读书,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法。

当拿到《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刻,看到题目,我下意识问自己:我的教学设计追求了什么?为谁而设计?就在那一刻,突然感觉到心虚。为了充实思想上这种莫名起来的心虚,提高自身的业务理论知识,我充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地读起该书。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是是哈佛大学教育学格兰特·威金斯博士和马里兰州评估委员会杰伊·麦克泰格主任两位学者共同完成的。它比起第一版进一步梳理了各个重要概念的内涵,比如理解、大概念、基本问题等,加强了教学设计模板的实用性,架构了WHERETO模式,同时通过大量的调查和实践,补充了相关的表格和实例。该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以避开学校教学设计的两大误区——聚焦活动的教学和聚焦灌输的教学,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的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同时,这本书提出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将具有多维和复杂性的“理解” 概括界定为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六个侧面,对教和学的设计具有关键的意义。

一、理解“理解”

1、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语文学习中,“理解”无疑是第一位的。理解是是学习好语文学科的关键,学生可通过对字、词、句和段落的理解与掌握来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及写作水平。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挖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地加以应用。理解面临着对思维的挑战,理解是通过有效利用、分析、综合,来恰当地处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即能解释出“为什么”

2理解的可迁移性。威金斯和麦克泰格将理解定义为“迁移”,表现为在真实情境中能灵活有效地应用知识与技能。要做到“迁移”就需要形成一个网络和框架,达成融会贯通,因此在这里大概念就显得十分重要。

我们在教育中怎样强调概念理解的重要性都不过分。也就是说,概念的含义具有通用价值,因为尽管有所不同,但它的含义在各种不同情况下都是可以应用的。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为了知道应用哪一个事实,就要了解更多的事实。这个过程需要理解,即需要洞察本质、目的、方法。对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能力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活地、流畅地应用所学能力。

二、理解学生学习上的纠结与困难。

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什么内容值得理解?什么是期望的持久理解?在阶段一中,我们思考教学目标,查看已发布的内容标准(国家、州、地区),检验课程预期结果。设计流程的第一阶段需要明确学习内容的优先次序。——摘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第18页。

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着。师是设计师,是精致的设计课程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我们在编写教学案,首先要按照课标的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帮助我们明确教与学的优先次序,其次,还要依据学情,考虑多数人和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兴趣差异等确定教学的难点。最好的设计,形式服从于功能。必须清楚的阐明,学生应该理解什么以及能做什么,“什么可以用来证明学生获得了这种能力?”

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教材所呈现给师生的学习内容,其背后有许多“弦


外之音”,需要师生借助综合性的思考来加以理解。教师自己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的研究、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生上的纠结与困难。

反思是一个好习惯,但批判性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初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让我比以往更正视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逐渐理解:教师必然要成为一个培养学生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诉学生的讲述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6d32c379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