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随笔4

2023-01-28 04:35: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随笔4》,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随笔,追求,理解,读书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读书随笔4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在假期初步阅读了之后,我又利用工作期间的空余时间认真拜读了一回。书中提供的许多案例、创造的许多工具和支架对于我们的教学研究从经验型转向实证型,对于教学从知识为本转向核心素养为本,都具有既有理论高度而又有实操性的借鉴意义。本书的两位作者在课程设计、教育估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融合理论与实践,提出“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创造 “逆向设计法”,使教学致力于发掘大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持久、可迁移的理解,而不是灌输零散、学了不会用的知识。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压力特别大,好多的名词我不是很理解,看的时候特别吃力。再次的阅读学习,我对书中所讲的“理解”又有了新的认识:传统的认识当中,我们经常把“理解”作为了解、明白来说,比如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理解一个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大概含义等等。当学生能回答出这个词的意思时,我们就会判定他理解了。在这过程中,我们把“理解”的含义局限在了对一些概念知识的解释、回忆和再现上。往往这样简单地判定学生理解的后果是到了做题时,仍有学生不会做,这时身为老师的我们才发现原来这群学生还是没有“理解透”。读了绪论,发现“理解”内涵原来能更深。书中的“理解”更注重于学习的迁移,更意味着行动,而学生能否把所学的知识迁移的环境和挑战中也成为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因


此,我觉得我需要树立一个新的教学观点了:我们要成为一个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那个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解者。

教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教材所呈现给师生的学习内容,其背后有许多“弦外之音”,需要师生借助综合性的思考来加以理解。教师自己如果对此没有深入的研究、洞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把教学工作做好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工作者要想成功,必须始终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理解他们在学生上的纠结与困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bb0193e4bc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