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2024-03-27 12:5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老鼠上灯台教案》,欢迎阅读!
灯台,教案,老鼠

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二年级艺术上册第三单元《十二生肖》关于十二生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与传说,它在我国民间文化中独具特点和魅力。该单元力求从艺术与文化相联系的视角,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特有的生肖文化,感受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本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神态、肢体表演刻画形象生动、神气活现的小老鼠形象,是一个发展学生想象力、表现力、

创造力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动画片中“米老鼠”的形象生动可爱,机智幽默,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孩子们广泛传唱,非常熟悉的童谣,定能唤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展开艺术想象的

同时,丰富着他们的情感体验。



设计理念: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在创造发明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艺术教育通过其教育教学活动,可以培植高尚而丰富的情感,建造充实的内心世界,有效地丰富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黑格尔《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小老鼠上灯台》是一堂较为典型的激发想象力的艺术课。



教学目标:

1、充分利用语言、神态、肢体动作,拟人化的绘画方法,表现神气活现的小老鼠形象。 2、运用音乐节奏、说唱童谣、戏剧表演等表现方法,提高艺术能力,放飞想象的精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故事:

教师:在一个大地窖里,生活着老鼠妈妈和她的一群小老鼠,它们生活地很快乐,小老鼠们经常玩耍在一起,一会儿你挠我痒痒我拍拍你肩膀,一会儿 叽哩 叽哩 | 叽哩 叽哩 |的爬上爬下,一会儿 吱吱吱吱 吱吱吱吱 | 的你追我跑,一天深夜,天黑漆漆的,四周静悄悄的,老鼠妈妈领着小老鼠们出去散步,他们捡到一份礼物,(折叠精美系着蝴蝶结的礼

物)打开看看是什么呢?

2、一位学生打开礼物,出现一条节奏:

X X X X | X O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O | 教师:老鼠妈妈要考考

哪只小老鼠最聪明,能根据节奏描述自己的特点。

学生根据节奏创编


例如:X X X X | X O | 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O | 小胡 油嘴 尖牙 贼头 贼脑 专门 偷油 吃。

3、继续讲述故事

教师:走着走着,前面有灯光,转过一个弯,哇!在地窖的一间空房子里,一盏油灯出现在小老鼠眼前。(方块积木垒成灯台,上面放置一盏漂亮的烛灯)小老鼠们谗极了,可是,

油灯那么高,怎样才能吃到油呢?

【设计意图:童话故事是想象力产生的不竭源泉。《小老鼠上灯台》整节课的设置就是一个吸引人的童话故事,学生就是故事中的角色----地窖中的小老鼠,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以及灯台的布置,背景图画的渲染,形成了故事的磁场,激发学生展开艺术的想象。

二、放飞想象,展示才艺

1 教室的一角布置灯台,老鼠妈妈和小老鼠们围着灯台想办法。 老鼠妈妈:“孩子们,油灯这么高,大家动脑筋,怎样才能吃到油呢?”

2 “小老鼠”交流想法。

搭梯子、踩高跷、铺垫子、装弹簧、搭鼠梯(模仿猴子捞月)、投石溅油(模仿乌鸦喝

水)

3、请学生把想到的方法用神态、肢体动作或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把画组合后贴在黑板

上营造背景。

4、学生根据童谣编节奏

教师出示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叽里咕噜爬,偷油吃,喵喵喵,猫来了,摔了个跟头

赶快把命逃。 学生为童谣编节奏

例如:

X X X | X X X | X X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 X | X XX X X | 小老 上灯 叽里咕噜 偷油 喵喵 猫来 摔了个 跟头

X X X X X || 赶快把命 5、打击乐创作表演

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情境表演

例如:

木鱼敲击:小老鼠贼头贼脑出来了 加入双响筒:小老鼠大摇大摆地偷油吃

吊锣敲一记:猫来了 吕板琴刮奏:小老鼠滚下来逃命

6、综合情境表演

几个学生节奏乐演示,请一个学生演小老鼠,老师演猫。

【设计意图:知识积累是想象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想象力是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对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04483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3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