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022-07-31 06:4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欢迎阅读!
不如,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摘要】所谓创新,简言之,就是发现新关系,创造新事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意识就小学生个体而言,通常指创新的欲望、动机、勇气、情绪、态度等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欲望、动机、勇气等。刺激他们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 加强平常的积累,习作时有话可说、注重读写结合,训练基本功、授人以渔教给他们良好、正确的作文方法,为他们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意识;培养兴趣;加强积累;读写结合;更新观念

学生的习作是学生语文知识水平的综合反映。由于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上,许多教师不注重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而是临阵磨枪、猜题、押题,找到认为有可能考的文章,就让学生写了又写,背了又背。考试时,一旦押中,学生是下笔如神,洋洋千言,老师也暗自庆幸、眉开眼笑;但一旦不中,学生是抓耳挠腮、一筹莫展,老师也只有瞠目结舌、徒呼奈何了。

这种授人以鱼填鸭式作文教学方式,大大禁锢了学生的主观能力动性,禁锢了学生在作文中的创造潜力,束缚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只会令学生思想僵化、因循守旧,更加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新教材的教学教法,更谈不上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现行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什么是创新呢?所谓创新,简言之,就是发现新关系,创造新事物,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意识就小学生个体而言,通常指创新的欲望、动机、勇气、情绪、态度等因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欲望、动机、勇气等。授人以渔教给他们良好、正确的作文方法,为他们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教科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刺激欲望,培养兴趣

俄国教育家的方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动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心理学家也证明,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生看作内心的满足,而不会当作负担,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作文的潜力,有了表达的欲望,变我写我要写。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让学生从具体活动中体会亲人情、师生亲、家乡美、山河壮……,在亲身感受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六、物产生真情实感,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当作文是负担,而会产生不写不快的强烈写作欲望。 2.加强积累,有话可说

很多学生反映,作文不知写什么,看到作文题目,感到无话可说,迟迟不能开篇,倘若要求严、硬写,或者瞎编乱造,或都背誊他文,千人一面、万事一律,如果不要求字数,很多学生又只有一篇、半篇纸的内容,一要求字数,又会出现为凑字数而重复罗嗦的现象,穷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作文素材积累太少,对小学生而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有切身的体会,只有所见所闻,才能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只有不断的积累作文素材,写作时才能在丰富的素材里自由想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风花雪月,花鸟虫、鱼等自然景物;打球游戏、唱歌跳舞、参观访问、旅游渡假等各种活动;家庭邻里、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熟悉、陌生等各类人……都是小学生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的内容,只要学生勤于观察、善于积累,在写作文时就一定会有话可说。 3.读写结合,训练基本功

知道了写什么,但怎样写,又是小学生作文遇到的另一问题,层次杂乱、详略不当、语言缺乏、平铺直叙,即使内容丰富,读起已索然无味。

《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 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的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作文中。所以,写作技巧就来自于学生平时学习的教材之中,来自于平时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中。 怎样抓好读写结合呢?

首先,抓住读写结合点,突出重点训练项目,读写结合点,就是教材中阅读与写作能紧密结合的地方,重点应指导学生从教材读写例话学习中掌握怎样选怎样组材怎样观察怎样立意怎样表达感情等写作基本功。 其次,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多读一些课外儿童读物,帮助学生抚宽视野、积累素材、领悟写作技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道理的。 4.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作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教师是作文教学活动中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观念、传授知识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曾说过:什么是名师,并不是手把手教的老师就是名师,而是启发诱导,让你发现前人之未见,尝试前人之未行让你敢创的老师才是名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要抓住育人为本这一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其次,伴随着教育事业的飞跃发展,教改实践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的方法也必须体现出新意,教师要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作文的前提下,通过讨论、交流、观察、质疑、表演、游戏、参观、访问、操作、实验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和创造思维,为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此外,还应借助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恰当运用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出适合儿童情趣,便于学生想象、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和生动逼真的形象于一体的教学软件来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想象的过程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复杂而艰巨的,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牢牢把握住教学中只能授人以渔,而不能授人以鱼,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会定收到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2] 袁振国《教育新理念》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5

[3] 严先元《新课程:教师怎样上课》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4]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艺术 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fc96ef3e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