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理论的历史渊源

2022-12-27 09:20: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合法性理论的历史渊源》,欢迎阅读!
历史渊源,合法性,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合法性理论的历史渊源

作者:谢波

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0

合法性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近年来,政治合法性逐渐进入我国的政治理论研究视野。合法性理论是复杂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从自身价值观出发,对合法性理论进行多角度的解释,使合法性理论呈现出学派林立、纷繁复杂的姿态。因此,将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进行一番梳理,对于合法性问题研究必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合法性 认同 服从

中图分类号:D260 文献标识码:A

合法性,源于拉丁文legitimare意思是宣称合法,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的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全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与和法律性不同,因为后者不能保证政府必然受到尊重,或者公民认可服从的义务。豍张丽华认为:合法性就是指统治者能够赢得民众的同意、认同、支持和信任,其根源来自于民众的心理认同。 政治合法性解决的问题是社会政治秩序何以持久的问题。豏合法性理论是政治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合法性理论是复杂的,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从自身价值观出发,对合法性理论进行多角度的解释,使合法性理论呈现出学派林立、纷繁复杂的姿态。 一、亚里士多德及其合法性探讨

早在古希腊时期,学者对政治合法性探讨、研究主要将其用作划分政体的标准。在《政治家》中柏拉图按照政治活动是否符合法律将政体划分为依法治理的政体不依法治理的政体两大类。亚里士多德就对城邦政治的合法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认为:一条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一邦之内,愿意维持其政体的部分必须强于反对这一政体的部分。豐亚里士多德这里所说的公理实质上就是指政治的合法性。在他的理解中合法性是指政治体系客观上获得了社会成员基于内心自愿的认同、支持与服从。 二、卢梭社会公议论

笔者认为最早明确提出并分析政治秩序可以持久问题的,是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其《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其目的是在理论上探讨政权如何以持久的问题。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的?我自信能够解答这个问题。他的答案就是合法性,他说:即使是最强者也决不会强得足以永远做主人,除非他把自己的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向人们阐明:政治统治者要长久的维持自己的统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位,需要把强力转化成权利,把被统治者的服从变成义务。进而卢梭提出了合法性问题的解决办法:基于人民主权的公意理论。他认为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豑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推翻了君权神授说,从而为现代民主国家奠定了合法性的基础 三、马克斯·韦伯的合法性研究

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最早对合法性进行系统界定并成为经典理论的学者是德国思想家马克·韦伯。韦伯的合法性理论在我国政治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韦伯认为在任何一种具有命——服从关系的统治形式中,都包含着最起码的自愿服从的成分。在政治统治中,这种自愿服从一般出于理想和信仰。任何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行动都要受到行为者自己对于合法性的信念支配。统治的合法性仅仅与统治的正当性和对统治的认同有关,与价值无关。基于此,韦伯把合法性的来源和基础分为三种类型:即建立在历史与习俗基础上的传统权威性、以个人魅力为基础的个人魅力型权威以及法规基础上的法理型权威。 四、马克斯·韦伯之后合法性问题探讨

利普赛特从政府绩效的角度考察政治秩序的稳定性认为:任何政治系统,若具有能力形成并维护一种使其成员确信现行政治制度对于该社会最为适当的信念,即具有政治合法性。豓帕森斯认为公民服从官员是因为官员的角色使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了实现,权利和义务关系构成了合法性的基础。哈贝马斯指出: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认可的价值豔亨廷顿从政府制度的角度分析政府的权威性认为: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来自政府制度的中立性,政府越是代表自身利益(中立),它的行为就越合法。豖法国学者夸克继承并发展了亨廷顿的观点认为:合法性这一观念首先并且特别地涉及到政治权利。合法性即是对政治权利的承认。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合法性是根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而产生的,具有历史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从根本上说,合法性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公众对政治系统认可程度和状况的政治关系。

(作者:燕山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 注释:

豍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豎张丽华.合法性视角下的当前我国政治社会化难题求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212

豏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豐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6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豑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豒刘邦凡、石敦国,政治学理论[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豓利普赛特,政治人[M],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豔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张博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豖亨廷顿.变革社会的政治秩序[M],华夏出版社,1989 年版

豗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M],佟心平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730918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