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历史意义

2022-12-06 04:03: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历史意义》,欢迎阅读!
歌舞剧,意义,儿童,历史,黎锦晖

试论锦晖儿童歌舞史意

随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推广白话文、语等主张的提出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改革,给儿童歌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引领了反帝反封建的文化運动走向新的历史阶段,此时中国开始出现了许多关于儿童歌舞剧的演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时任《小朋友》杂志第一任主编的黎锦晖先生,提出了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的理念,大力普及音乐育和国语,凭借着其丰富的音乐修养、独特的音乐才能和惊人的艺术表现手法,他的作品成为了一道儿童眼中最亮丽的风景线。 在黎锦晖的音乐体系中,始终受到了西方民主”“科学”“唯美”“本主义影响。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都蕴含着对提高人类素质和建立文明制度的强烈渴望,这种渴望主要体现在道德、智慧与审美三个方面,而促进少年儿童的智慧发展则表现为利用唱歌来训练儿童的语言发展;利用舞蹈来训练儿童的肢体语言;利用舞台的设计与安排,训练儿童空间的想象力,通过这些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来发展和促进少年儿童的语言智慧、肢体语言以及空间想象等能力。这与中国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形成了巨大反差,其在教育领域打破了古代四书五经教育理念,树立了与科学思维相对发展平衡的教育理念,是中国音教育史上的一种突破。从审美上说,他的作品中主要体现为狭义的审美,即人对艺术品的认知评价品质和能力。黎锦晖在儿童歌舞艺术中对美的追求主要立足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人之本性,在《七姐妹游花园·旨趣》中,完全以美为主,人美、服装美、歌声美、姿态美、动作美,人的品性、行为无一不美,体现了他高尚的崇美品质和为年轻一代播撒爱美种子的博爱行为,而这种对美的渴求可以说得益于五四前后蔡元培所主张的舍宗教而易之以纯粹之美育。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创作与那个时代的历史与文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我国的近代史,可以说是极尽屈辱的,不过其却让身处


那个时代的文化知识分子有了展现自我的舞台。黎锦辉坚持当时先进民主科学的理念,一直在坚持自我音乐创作和批评实践的路上前行,这成为了一种自觉的理性启蒙思想。在著名的作品《麻雀与小孩》中,提出所有的布景与化妆,都由儿童们来完成,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对手工、图画以及卫生等作业材料的应用能力,还能够使其思维意识更加清晰,提升个人的才能。他打破了封建旧有观念,对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感悟。

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体裁,让我国早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唱歌为唯一形式发展成多种艺术并存的新方式,他的儿童歌舞剧遵循孩子们的天性——活泼、开朗、好动,被儿童所喜爱。1920年,作品《麻雀与小孩》在经过反复演出实践和加工后逐渐成型为一部歌舞剧。这部剧不仅反映了当代儿童的精神风貌,还述说着摆脱封建教育后被压抑着的儿童的朝气和生机,是中西方文化结合、西方体裁与东方内容交融的产物。

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少年儿童的天性,这种活泼、生动的新体裁在教学中更容易被儿童所接受,其创编的儿童歌舞剧代表我国的现代儿童戏剧已经走向了新的阶段,开始日渐繁荣。这些融歌、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极大地充实了那个时代的少年儿童,还成为广受大家欢迎的课外文娱活动。从某一角度来说,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剧这一新的体裁改变了一个时代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观念。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是历史与个人相结合的产物,其内容、创作、体裁、教育与时代特征显著,是他将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求融入作品,以朴实的语言表现出来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儿童歌舞剧的作品当中所展现出来的民主与科学的气息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了广大群众的心中。黎锦晖儿童歌舞剧为中国儿童音乐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这开创性的体裁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着美育教育为后期中国儿童音乐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84ffdbe87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