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的探究

2023-04-21 17:06: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的探究》,欢迎阅读!
歌舞剧,探究,创作,儿童,黎锦晖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创作的探究



伴随着教育体制的逐步改进,提高教育质量和对学校、社会音乐教育素质的要求逐渐增加。黎锦晖在五四运动新精神的推动下,在中国首创了儿童歌舞剧这一题材,本着以儿童为主的思想,很好的把握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启迪儿童的智慧,从多方面去研究探索儿童歌舞剧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标签: 素质教育;儿童音乐剧;文化价值;艺术魅力



黎锦晖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第一人,他从1921年开始进行儿童音乐音乐剧的创作。他的儿童歌舞剧是从儿童歌舞表演曲演变而来的,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独特的音乐风格,简单易学的舞蹈,口语化的歌词及具有教育意义的剧本等融为一体,栩栩如生的为我们勾勒出一幕幕戏剧性的情节。黎锦晖的音乐创作着重从现实社会和大众的口味入手,而且着重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使儿童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培养他们辨别现实中善与恶、美与丑、好与坏的能力。通过对黎锦晖代表作《麻雀与小孩》的分析,总结出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创作特点及影响。



一、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概述

我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黎锦晖,湖南湘潭人,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中国歌舞音乐之父,他在中国首创了儿童歌舞剧这一题材,同时也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黎锦晖在故乡读小学的时候就广泛接触民族民间音乐他从小就很喜爱中国民族音乐并学习各种如古琴、二胡等民族乐器的演奏,还学习如湘剧、昆曲等中国传统的戏剧,这些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影响了他今后的音乐创作风格。在中学时代,他又接触到了西方的音乐教育还掌握了很多西方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为以后中西结合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后黎锦晖在长沙从事小学教材的编写并担任音乐教员的工作,同时,又利用各种机会学习研究音乐教育1919年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开始从事推广和普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和改进旧乐的工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中国旧剧的改革和中国歌剧的变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黎锦晖着力于创作通俗易懂的、寓教于乐的平民音乐,从20年代起,先后创作了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及《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十二部优秀的儿童歌舞剧。他的这些拥有浓烈民族风味的儿童歌舞剧,在不同程度上应和了五四运动倡导的新民主与新科学的精神。



二、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分析——以《麻雀与小孩》为例

(一)从作品的剧本分析。

黎锦晖的作品故事情节基本上都是建立在戏剧矛盾的对比和对立上的,就如




他的代表作《麻雀与小孩》就是在故事情节的推进和冲突中展开的,该剧以赞颂为出发点,向儿童进行潜化教育,将真善美形象的展现在小朋友面前,教会他们学会爱,表达爱。



《麻雀与小孩》是黎锦晖最早创作、修订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于1921首次公演,本剧主要是由拟人化的麻雀妈妈、小麻雀和男童三个角色组成的。剧讲述了麻雀妈妈在教小麻雀学习飞翔的过程中,因为麻雀妈妈要离开觅食,麻雀在自己练习飞翔的时候被一个顽皮的小男孩贪玩诱走,后来麻雀妈妈觅食回来找不到小麻雀那焦急、伤心的这些表现使男孩儿心理产生了同情和怜悯之心,并主动将小麻雀归还给麻雀妈妈,并反思自己犯下的错误。本剧通过叙述这一故事情节来教育儿童要诚实、善良和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充分将的教育思想灌注其中。



(二)从作品的音乐、歌词和舞蹈上分析。

创作中运用不同的音乐性格来描述情节的发展,是黎锦晖在早期的创作中就明确了的。作者的音乐曲调使用比较简单也比较集中,基本一个曲调由不同的小角色来反复演唱,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也更容易让小朋友接受并充分的把故事深意更好的演绎出来。歌舞剧中大量引用民间曲调和外来曲目。



在舞蹈的编配上,作者使用简单易学,难度又不是很大的舞蹈动作来贴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在《麻雀与小孩》中作者只简单的使用了三种简单的舞步。而在表情和姿态上则最大限度的让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场景设计和服装准备上则让小朋友自己動手设计和布置,这样既可以锻炼小朋友自身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还能训练小朋友们的动作和姿态美。



三、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影响

(一)对音乐教育方面的影响。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大部分是通过童话、语言故事来反映儿童的蓬勃朝气,音乐、舞蹈、游戏、诗歌及戏剧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展现在儿童面前,它们的出现一改我国传统古板的课堂,并向儿童传递教育,他的作品摆脱了中国最早学堂乐歌中只使用西方音乐的局限,注重将民族的音乐风格与西洋相结合,创立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五四运动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鼓励下,黎锦晖开始编辑小学的音乐教材,他将自己这一带有独特音乐风格的音乐作品植入教材中,让小朋友在玩耍的同时既接受了音乐的洗礼,也受到了作品中真善美的教育,对现如今的音乐教育有很大的铺垫作用。



(二)对儿童音乐写作方面的影响。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将儿童题材的歌舞剧配上中国的民族曲调,再加上口语化的词语,采用儿童喜欢的寓教于乐、载歌载舞的体裁,这些音乐风格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对爱的表现能力。并将单一化的艺术形式往多元化发展,将歌




舞在作品中融合在一起,也对之后儿童音乐的写作也有了严格的要求,即歌曲的音域不能跨度过大,在歌曲的声调、音韵还有歌词上都要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正是这些独特的元素组合使它们彻底的进入人们心中,也为现代的儿童音乐写作树立了一个楷模,让儿童音乐写作更加严谨。



结语

我国杰出的音乐家、作曲家黎锦晖在我国首创了儿童歌舞剧这种音乐体裁,自编剧本、歌词,大量采用民族曲调,并使用通俗化的白话文,使儿童在玩耍间受到音乐与爱的熏陶和教育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改变了当时传统古板的教育体系,也为后来儿童音乐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黎锦晖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创新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卢莉.黎锦晖儿童歌舞剧在当代的接受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3.



[2]林萍.黎锦晖儿童歌舞剧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063fcbc3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