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桐城清河张氏文学世家的研究

2022-05-03 13:22: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明清时期桐城清河张氏文学世家的研究》,欢迎阅读!
张氏,桐城,清河,明清,世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明清时期桐城清河张氏文学世家的研究

作者:倪会琴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14

家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世人认为家谱与国史、方志并称为国家三大史学支柱。姓氏、家族是每个人天然的标签。这些家族繁衍生息在老桐城这片热土,相互联姻,开枝散叶,逐渐形成了桐城文化勃兴、人才竞涌的现象,造就了桐城地方文化的辉煌。桐城各家族的家谱文献源远流长、浩如烟海,是桐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使桐城成为中华大地当之无愧的区域谱牒文献中心。人们普遍认为,一部桐城文化史,就是一部桐城家族发展史。

桐城人杰地灵,明末清初之际,桐城的世家大族已是星罗棋布,名门望族大宅鳞次栉比,根据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文化教育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民间一般将那些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声望显赫的望族大家称之为世家大族,故有张、姚、马、孙、左、方之說。张氏居其首,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人丁兴旺。

桐城世家显族中的,指的就是张英家族,以其郡望称为清河张氏。明初由江西鄱阳迁居安徽桐城北乡土铜山。清河张氏人丁枝繁叶茂的时期是在明代中叶以后,且主要是从六世祖张淳的孙子辈开始的。张淳的八个孙子被后人称之为老八房,据史料记载这八个房头的后代子孙辈构成了清河张氏的主体。老八房之下共有三十四个子男,八十个孙男。明清盛世,社会比较稳定,老百姓安居乐业,人口繁衍也进入快速增长期。适逢盛世的张家和其他名门望族一样,人口迅速增长,家族日益庞大。

宰相张氏可谓当时数一数二的官宦世家。在清朝的盛世时期,代出贤才的张氏家族令人瞩目:张英是康熙朝的礼部尚书,儿子张廷玉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孙子张若霭又任职于军机处。

张英,字敦覆,出身耕读世家,生长于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幼年时却遭遇社会动荡、家族变故。伯父张秉文在明崇祯年间任山东布政使,崇祯十一年冬,清兵直下京畿济南告急。张秉文职守孤城,沥血奉母书有云:身为大臣,自当死于封疆,老母八旬,诸弟善事之矣!男誓以身报朝廷。其母复书曰:吾儿当国家重任,城存与存,城亡与亡,固其职也!吾有子为忠臣,吾何憾!张秉文血溅征衣,战死疆场。张英初入仕途,其父张秉彝多次告诫曰:祖宗积德,累世以耕读承家,尔惟益自勉励,以无贻前人羞敬者德之基,俭者廉之本。祖先的累世隐德,父母的言传身教,再加上自己终生励志笃学,造就了张英终生让路,不失尺寸的品格。康熙六年进士,康熙十二年,张英任翰林院编修,康熙十六年,皇上设立南书房,挑选侍讲学士中的翘楚入职南书房,撰写文字,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令,与皇帝谈论经论史,张英负责此事。张英晨入暮出,用文章学问衷心开导辅佐君王。张英身为皇帝近臣,忠敬诚直,与康熙帝推心置腹。那时的典章诏令文章,多出张英之手。心里只有天下,不为自身荣禄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d57b00c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