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上古诗词教学

2022-07-29 10: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古诗词教学》,欢迎阅读!
上古,诗词,课堂,语文,初中

初中语文课堂上古诗词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教学形式和出发点都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渗透以及文化复兴热潮的涌动,让学科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以更加鲜明的特征呈现在学生面前。语文学科作为学生探究中华古老文明的窗口,古诗词教学的开展,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精炼之美。古诗词教学形式的创新性探究也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经验,进行古诗词教学过程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用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进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衔接阶段,学生经过了小学阶段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经验的叠加,自身思维模式以及学习视野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对于文学知识背后的文化内涵理解的程度越来越全面。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占比是非常重的,并且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以其精炼简洁的语言呈现形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古诗词教学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学现状,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情境引导下点燃学生兴趣

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积累较小学阶段而言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进步,但是初中生对于鲜活事物的兴趣依然是非常浓厚的。古诗词作为我国文化传承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是非常深厚的。古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在短短的几句诗歌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禁让人感叹中华文化的深奥精微。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诗歌内容的讲解大多是通过文字表达的形式进行的,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逐渐形成,但是同样学生的思维想象活跃度已经明显下降,无法在单纯的文字叙述中理解并掌握诗歌的内涵。诗歌情境的创设对于这一教学现状的改善有着明显的帮助。譬如在学习《泊秦淮》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切身的理解杜牧的“恨铁


不成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营造出烟雾迷蒙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诗人在秦淮河的酒家外听到《后庭花》时内心的触动。在诗歌情境的渲染下,学生对于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寓意理解的更加到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提升,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

二、角色代入中融入文化世界

古诗词中每个诗人都将自身与诗歌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与诗歌融为一体。中华文化本身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一字多义的现象是非常常见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指导下,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探究中,不仅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重回诗歌创作的时代,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诗人本身的创作角度出发,通过角色代入的形式,让学生化身为“诗人”,从诗人创作时的所思所想角度出发,更加深刻的体会诗人创作的灵感和思想情感。譬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广为流传的诗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杜甫在诗歌创作时的情感波动,以及诗歌背后所蕴藏的深厚寓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详细的进行诗歌内容的解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歌改编成为情景剧,根据诗歌内容,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以现代白话文的形式将诗歌内容进行形象再现。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更加详细的搜集与杜甫创作诗歌时社会形态以及杜甫个人所处人生阶段等方面相关的资料,更要充分的发挥自身想象力,不断的丰富剧本的细节,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讨论,在思维碰撞和角色代入中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

1.

生活元素中拉近距离

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说文学世界是现实社会的升华与完美意向。在文学世界中出现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会找到原创的影子。初中阶段的学生自身思维意识已经有了初步的框架,对于生活现象的理解也不再单纯的表面现象,已经有意识的去思考更多现象背后的意义。初中语文科诗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诗歌内容的具象认知,教师在进行诗歌内涵解读时也可以将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上,不断的拉进学生与古代诗歌之间的


距离。譬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春季景象进行展示,在粉色的桃花、轻轻的草地以及春风习习中,让学生再次诵读诗歌内容,学生对于诗歌内容中诗人“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疑问,和诗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叹更加的感同身受。在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的重叠中,学生与诗歌的距离不断被拉近,对文学世界的理解更加细腻。

结语

初中语文学科古诗词教学中,学生见识到的不仅是古代文学世界的浩瀚,更加充分的了解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历史。在一字一句的解读与理解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全面,这样的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才是最有利的。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充分的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特点和认知基础,将更多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引入到课堂上,为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杨瑾燕.赏析古诗词 领略语文魅力[J].山西教育(教学),2022(03):81-82. [2]李蓓.品诗词之韵赏人文之美——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探索[J].作家天,2021(36):139-14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f3f7e72cc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