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全诗翻译赏析

2022-09-21 17:1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好花,苦辛,采桑,全诗,赏析

来鹄《蚕妇》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

不闲身全诗翻译赏析



蚕妇 来鹄

晓夕采桑多苦辛, 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 冻杀黄金屋里人。 注释

晓夕:早晚。

好花时节:指百花盛开的时节,此时正是采桑大忙的时候,因此说农家妇女不闲身。不闲身:没空闲时间。 解:了解,懂得。繁华事:指赏花之类的事。

杀:死,用在动词后边,表示程度。一作。黄金屋里人:这里指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一说指有权有势的人。黄金屋,语出《武帝故事》:汉代陈婴的曾孙女名叫阿娇,其母为汉武帝姑姑馆陶长公主。武帝幼时,长公主将其抱置膝上,问道:儿欲得妇否?又指阿娇问道:好否?武帝笑着回答说: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武帝继位,立阿娇为皇后。后人遂以黄金屋指代富贵人家女子的居





1




处。 译文

从早到晚整天采桑多苦辛, 百花盛开季节养蚕忙煞人。 若教村姑了解赏花之类事, 便会冻死富家太太小妞们。 赏析:

《蚕妇》是唐代诗人来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指出了如果蚕妇不劳动则黄金屋里人就会被冻死,表达了作者对蚕妇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高层阶级依赖劳动人民养活的不满。

人们谈起写蚕妇的诗,自然会提到宋代诗人张俞的《蚕妇》昨夜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而晚唐诗人来鹄的《蚕妇》与张俞的《蚕妇》题目相同,内容相似,而写法与格调迥异。来鹄的《蚕妇》不像张俞的《蚕妇》那样,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而是先从蚕妇整日采桑养蚕的辛苦谈起。

2








晓夕采桑多苦辛一句紧扣诗题,晓夕二字直述采桑叶时问之长,突出劳动的艰苦。从这一句诗中,表现了采桑人的倦容,多苦辛字又表现了作者同情蚕妇的思想感情。接下去诗人明确告诉人们,些整天采桑叶的蚕妇并不是不爱盛开的百花,而只是在养蚕的大忙季节不得闲身而已。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假设及由这一假设推论出来的结果清楚地说明封建社会谁养活谁这一根本问题。富贵人家的小姐太太们所以能在好花时节有闲情逸致去欣赏百花,正是由于这些蚕妇在此时晓夕采桑的结果。如果这些蚕妇此时也去千这些繁华事那么,那些金屋里人只能被

冻杀。原来,这些黄金屋里人是由这些蚕妇养活的。此两句陡转笔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是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这一事实。

全诗笔致冷隽,构思深曲,耐人寻味,在对当时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揭示中,流露出了诗人的愤慨不平之情。运用通俗又略带诙谐的语言,通过叙述与假设的形式,通过暗含的对比,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是这首诗的显著特点。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58f11a9c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