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

2022-04-04 04:01: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欢迎阅读!
火柴,小女孩

我心目中的一节好的小学语文课是这样的: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旨。课堂是学生的,时间是学生的,空间也是学生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学有所获,得到发展。下面是我运用新理念所讲授的一节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512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人道主义教育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体会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在那个冷极了的大年夜里,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又冷又饿,她不敢回家,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蜷缩成一团。等待着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一起来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 ,深入阅读,

一)学习第一次擦然火柴。出示课件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1)通过指导来理解句子: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冻僵可以看出她冷的程度,要突出。练习读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 2)这时她心里产生了什么愿望?

师渲染:她多么需要温暖啊于是她想,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可见她是多么地冷,因此这句中的小小的”“有好处的要强调。下面接着她想,她敢从成把的……吗?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提出这个问题? 3)指导朗读。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4)出示:从她敢吗?她终于抽出一根这又说明什么?(她太冷了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朗读时这两句话后面停顿要长些,有一个思想斗争的过程。

5)下面火柴燃起来了。这时我们要读得欢快些。因为在这一瞬间,小女孩忘掉了眼前的饥饿和寒冷的痛苦。简直要强调。再指名读,看好后面的标点。


6)出示图画:小女孩坐在墙角擦亮了火柴。

7)借着这明亮的火焰,你们看着图画想,小女孩她觉得怎么样? 女生轮读。

8读到这里,我仿佛听见了小女孩的声音,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好像听到她们在说什么?(她自言自语地说:好暖和呀!”“多好的火炉啊!

9)现在你们想想为什么说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因为这一道火焰,使她仿佛看见一闪亮的火炉,而且自己正坐火炉旁边。奇异就是不同一般的。)

10)在幻想中是这样的温暖、舒服,然而当火柴灭了以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不要求回答)你们想,表示还是和原来一样,可以用上哪些词儿?(仍然、仍旧、依旧、依然、还是)你能不能选其中一个说说,小女孩还是那样冷;最后能从几个方面说,火柴灭了,然是……耳边依然是……她身上依然是……”还可以是更进一层后:不,她觉得比先前更冷了。

11)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让我们怀着对可怜的小女孩的同情、怜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然火柴前的矛盾害怕、看见美丽幻象的喜悦激动,幻想不见后的悲伤失望。

二)合作学习,迁移学法。(出示课件) 1、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 2、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3、集体反馈,完成表格。(出示课件)

在填表格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抓住文中描述幻象的语句,知道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到小女孩看到幻想时的激动喜悦和幸福。

第几次擦然火柴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幻象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和奶奶一起飞走

现实 饿 没有欢6 没有人爱 寒冷、饥饿、痛苦

4、指名反馈,你们从这四次的幻象中体会到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在小女孩所有的幸福中,最幸福的是什么? ,小结内容,情感深化:

(一)可是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生答没有)从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这句话理解小女孩死了。对于一个无法活下来的人,是谈不上得到幸福的。在资本主义社会,穷苦人的遭遇总是不幸的。安徒生爷爷有博大的胸怀和善良仁慈的心,他是多么希望像卖火柴的小女孩这样的穷苦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此设下了这样的结局,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穷苦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板书:同情遭遇、揭露罪恶)


可是因为特殊的背景,对小女孩来说死就是幸福。(板书:同情遭遇,揭露罪恶)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她不可能得到幸福。)

(二)你今天的生活幸福吗?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 有个名叫刘倩倩的孩子写了这首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小结: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要表达自己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愤怒。

,布置作业: 1,积累课文中词语. 2,再把感受深的语句读一读. 3,朗读文章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之所以看见) (是因为) 第一次 大火炉 寒冷 渴望温暖 第二次 烤鹅 饥饿 渴望食物

第三次 圣诞树 痛苦 欢乐 同情遭遇 第四次 奶奶 孤苦 疼爱 揭露罪恶 第五次 和奶奶 残酷 幸福 一起飞走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以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了解小女孩的心理变化,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柴的亮光中看见火炉呢?学生通过交流,不仅理解了因为小女孩太冷了,才会盼望火炉出现,领悟到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还了解了作者这样把美妙的幻想和冷酷的现实进行对比是为了突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84479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7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