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3-01-31 13:0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雨来,课时,教学设计,英雄



《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及解读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读:“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实是对学生朗读上的习惯培养,学生在朗读上应注重语气、语调的培养。“体会词句”是让学生知道词句在文中的表达意图,既理解文本内容,又能理解语言,继而积累语言。

2.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选入课文时有改动,讲的是在那战火连天、枪炮轰鸣的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课文以序号为标志自然分成六大部分。本文虽是略读课文,但由于篇幅较长,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文本身提供的有利条件,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3.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故事情节清晰,引人入胜。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统揽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积极探究,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关于体会课文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目的是品味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以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感悟到写作文也要注意各段之间的关系。本文篇幅较长,因此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内容。抓住重点部分导读。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确认价值指向的导读目标。引领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有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有情意的体悟与对流,有美感的激发与生成。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思考,本课题学习目标制定如下:

(二)学习目标表述: 1.认读8个字。

2.默读课文,给各部分内容加小标题,体会课文各部分内容与表现雨来品质的联系。(学习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学习难点)

目标1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2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

目标3交流式评价、选择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二、学习过程预设 学习设想:

基于课文篇幅很长,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粗读和精读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给课文拟小标题;理解第一部分,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参与预习。

1.同学们最喜欢读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对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其中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 2.理解课题:




——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

3.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 4.学生预习课文 1)读课题思考

本课的主要人物是雨来,为什么称他是小英雄? 机智勇敢、不畏强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用课件学习字词: 1)读准多音字

(hái huán)乡河 (sǎo sào)

归还(hái huán) (sǎo sào) 子弹(dàn tán) 鸡冠(guán guàn) níng nǐng nìng 拧毛巾 拧瓶盖 脾气拧 zā zhā zhá 扎腰带 扎针 挣扎 2)积累文中的拟声词

嗡嗡嗡嗡 哗啦哗啦 吱扭 吧嗒吧嗒 哐啷 咕咚咕咚 唔哩哇啦 咔啦 嗖嗖 嘟嘟囔囔 唧唧咕咕 嗷嗷 呜呜 哗哗

3、你还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字词,要向大家请教。

注意:①几个象声字的读音:“吧嗒吧嗒”“唔里哇啦”“哐啷”。 ②理解重点词。

泥鳅(qiū)——(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良辰美景——(美好的时刻和美好的景色。) 晌(shǎnɡ)午——(晌午就是中午。)

良师益友——(能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老师和朋友。) 劫难——(灾难。)

趔趄(liè qiè)——(“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要摔倒的样子。) 扣人心弦——(使人心情激动。) 斗志昂扬——(斗争意志高涨旺盛。)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按以下内容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十二岁的雨来是一个游泳本领很强的孩子,一次交通员李大叔为了躲避鬼子藏到了雨来家,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被鬼子抓住了,他坚决不说出李大叔藏在哪里,鬼子把雨来拉到河沿上,想杀害雨来,没想到雨来在鬼子开枪前就跳入河中,凭着他高超的游泳本领从鬼子的枪口下巧妙地脱险了。

本文讲述了在_______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_____为了掩护_________,机智地同_______作斗争的故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2ae5ded5b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