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

2022-12-12 18:3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侍坐》,欢迎阅读!
侍坐

《侍坐》孔子终极理想初探——教学随笔

姜明

《侍坐》记载了2500多年前孔子和徒弟们谈论理想、志趣的授课故事。文章的亮点是曾皙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浸染出一幅理想人生画卷:“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赞许曾点的宁静淡泊、逍遥自在的生活志向。纵览中国文人,孔子《诗经》之君子淑女国、曾皙之志、陶渊明之桃花源、陆游之山西村„„这些都是文人向往的理想世界,是对身处乱世的文人的精神慰藉,那么孔子为什么赞许“曾点言志”?由此展开孔子的人生理想的拷问,虽然孔子不曾说起。 首先,《侍坐》属于语录体散文,四个学生畅言理想抱负,它们应该是排列有序,四个学生的谈话内容高低深浅来看,有其内在的联系。从学生发言的顺序来看是从大到小:据考证,当时孔子约60岁,子路51岁、和孔子是同龄人,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大约18岁,曾皙应该第二个发言,而曾皙最后发言的,特别是曾皙鼓瑟的行为一定让读者最为惊奇。从四个学生发言的内容来分析,四个层次之间是一种层进相接,。子路第一个发言,治国安邦,侧重于军事强国;冉有第二个发言,强调发展生产,侧重于经济富国;公西华第三个发言,强调道德行为规范,侧重以礼治国;曾皙最后一个发言,曾皙强调社会清明,纯朴自在的生活,这种理想侧重于天下大治。四种理想中前三种均是从具体治国策略方面阐述,第四种理想则是从意识形态阐述。孔子赞许“曾点言志”,实质是孔子从侧面阐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个理想不是推行仁政,他的终极理想是天下大治,万物自化有序。孔子推行仁政是礼崩乐坏时代的需求,孔 子认为这是天命使然,是天命观让他推行仁政并承受困厄,是使命感推动孔子的前行脚步。

其次,四个学生言志的四层内容构成了一个整体,天下大治是一个综合领域完善的过程。我认为国家大治离不开军事、经济、道德、法制„„各方面的整体发展和完善。孔子对各种理想志向之间的相互关系必定是深刻洞悉的,他渴望像曾皙这样的学生出现,曾皙所描绘的理想蓝图早已在孔子的世界里存在许久,孔子心目中至醇至美的“大同世界、人间乐土”急需他的弟子去实现。孔子“获麟”的那一瞬间,孔子哭了,因为孔子预感到乱世的来临,孔子在战国来临之前离开了尘世。孔子不曾想过,他的思想竟伴随中国封建王朝流淌了二千多年。

综上所述,孔子因为心中有理想,所以孔子是快乐的,他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他们的理想着想,他注重个性培养,赏识学生的才华和能力,鼓励学生大展鸿图,而对于他们缺点,又总是委婉含蓄地批评教育。感谢孔子!一个

温暖的孔子,他用自己的风范为我们当代人上了非常精彩的一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68e8df1a37f111f1855b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