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世界中的价值观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甲壳虫乐队到崔健

2023-02-14 10:2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摇滚世界中的价值观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甲壳虫乐队到崔健》,欢迎阅读!
甲壳虫乐队,汉语,崔健,价值观,差异

摇滚世界中的价值观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甲壳虫乐队

到崔健

摘要:本文通过对具有中西方摇滚乐代表的形象——甲壳虫乐队及崔健进行对比分析,联系到了解中西价值观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和影响,总结出了解中西价值观差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最终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对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西价值观差异;摇滚乐;甲壳虫乐队;崔健

中西方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载体,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价值观及道德规范。价值观是文化因素中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的一个部分,研究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摇滚乐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从人类文化生活各方面体现着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英国著名摇滚乐队甲壳虫乐队是摇滚史上最伟大的乐队之一,是西方摇滚热的开端始祖。在中国,与其地位相似的就是有着中国摇滚教父之称的崔健,他让国人开始接触了解摇滚乐,也被誉为中国摇滚第一人。 一、对比摇滚世界中的中西价值观差异 (一)中西社会大众对摇滚乐的认识和态度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摇滚乐兴盛时期,当时的美国社会经过战争与混乱的冲击,急需一种精神力量来抚平创伤。恰巧这时美国乐迷听到了甲壳虫乐队新鲜年轻的声音,这声音有着重燃乐迷摇滚热情的魔力,意料之中地掀起了 摇滚的高潮。当时的青少年作为摇滚乐最强大力量的簇拥者,他们从摇滚乐中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和最真挚的诉求。这便体现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青少年强烈渴望自我、追求内心诉求的心理特点,而摇滚乐随着时代变化的脉搏正跳动在他们流淌的沸腾热血里。

相比较西方而言,中国摇滚乐这场大雨来的晚了将近40年。198659号,随着崔健踏上工人体育馆舞台的步伐开始,中国摇滚乐历史的大幕被想象之中但又意料之外地拉开。摇滚乐进入中国是建立在整个社会长期压抑禁锢下文化复苏解放大背景下的,当时的中国大众有着动乱后的迷茫和文化思想封锁后的恐惧,这样一个资本主义洪水猛兽的突袭给中国人带来的是好奇和恐惧并存的矛盾,并且恐惧势必远远大于好奇。 (二)甲壳虫乐队与崔健摇滚精神对比

甲壳虫乐队于1960年成立1970年解散,虽存在不过短短10年时间,但是其对当时社会和后来摇滚乐的发展乃至当今世界流行音乐领域,都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影响。他们带着无拘无束的乐观主义精神歌唱着爱与和平,歌曲充满了年轻的朝气和活力,他们唱出了年轻人心中的彷徨和迷惘,并激励青年人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本身,摆脱迷惘和空虚,歌颂和向往世间的美好。

与甲壳虫乐队相比,崔健像是一个反叛的战士。他的歌曲关注民族命运和人的生存状态,他像是在用一种宣泄来唤醒自我意识,表达他对传统和过去的反思。这个行为背后是充满了正能量的,因为它是社会责任感的觉醒和对社会和自身的思考。发泄出负面情绪,是为了更有力量去寻找正能量和生命意义。 二、从甲壳虫乐队到崔健,中西价值观差异原因

从甲壳虫乐队到崔健,中西价值观差异原因可以归结为文化背景的差异:


(一)延续性和断裂性:崔健歌词里对过去传统的反思、对民族命运的关注都体现出了一种浓缩的爱国情感和文化延续性,形成一种独特的中国摇滚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相比,西方文化的发展是有着明显断裂的。近现代西方文化是从理性和信仰这两个矛盾对立的事物中吸取活力的,前者是对尘世生命的赞颂而后者则是对永恒生命的渴望。甲壳虫乐队在歌曲编排上的反传统歌词精神和反越战行为中表现的爱与和平,鼓舞着在文化断裂价值观转变的世俗中向往美好的人们。

(二)群体主义”“个人主义:甲壳虫乐队在西方个人主义的熏陶下一直都很善于表现个人内心情感,并以个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反应出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变迁,而崔健的歌曲歌词体现则是一次在中国群体主义大背景下对个人主义试探和思考。

(三)安稳平和有容乃大,追求自由喜爱刺激:崔健带领中国摇滚乐的出现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挑战,崔健不愿被传统所拴住,也不愿人民的灵魂被原始的迂腐拴住,他想做的是传承传统的伟大摒弃迂腐,唤醒大家骨子里的自我。而西方文化强调自我,喜欢追求自由和刺激,这都是所处的不同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西方摇滚乐迷的眼中的甲壳虫乐队总是以欢乐轻快喜好自由理想至上的形象出现的,他们在这吟唱中听到了自己内心追求自由的心声和诉求。 三、总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先就语言本体教学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重因价值观不同而产生的思维表达方式,语法规则语言翻译等的不同来具体问题具体施教。例如,中西价值观的差异在称谓词汇上有明显体现,许多中文称谓在英语里是找不到确切的表达和直指的,英文在家庭中子女可以直呼父母或长辈的名字,他们认为这是对个人的尊重,而中国认为长幼有序,注重孝道”“”“,在辈分称谓上有很大的讲究,这也体现出了中西价值观的核心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不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并注意因中西价值观差异而造成的语言本体的不同,从而选取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中西价值观差异在中西语言文化上的差异体现也是教学中十分值得注意的,例如中西风俗习惯中的问候礼仪、交际礼仪表达方式课堂形式等等。在中国课堂上老师是主体,课堂教学形式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主动思考学习为辅,学生必须遵循课堂纪律和规范,而西方课堂相比之下就较为开放活跃,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的能力为首要,老师处于一个引导和鼓励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中西课堂形式的差异来调整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使配置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中西价值观差异的研究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也起着启发和建议的作用。首先是教材的包容性方面。对外汉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依据,对外汉语教材应在内容的编写上注意文化换位思考,以包容平和尊重的姿态去对待中西文化差异。其次是创新性方面。随着汉语国际的迅速推广,不同文化背景的汉语学习者人数的大幅上涨,这要求着对外汉语教材的创新性和多样化。教材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要以厚实的语言技能训练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出新颖的教学模式。 最后,对外汉语教师应突破语言表象进而了解文化内涵和正确认识中西价值观差异,在第二语言教学过程中加强导入文化教学,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这相辅相成的两者统一起来,帮助学生克服因中西价值观差异形成的语言习得障碍,在跨文化交际和教学中做到尊重学习者国家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5fc8323f2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