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

2022-12-29 07:02: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黔之驴》,欢迎阅读!
黔之驴

通西片教育督导评估活动课堂展示教案

《黔之驴》

教学目标:

1、懂得无所畏惧、敢于而且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貌似强大的东西的深刻道理。 2、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理解本文内容和寓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教学重难点:

1、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掌握“庞然大物”“黔驴技穷”等成语。 2、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大家一定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成语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接触这篇寓言。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所谓“寓”就是寄托的意思。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阅读本文时,要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并理解这个故事含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予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柳州。在十几年的贬逐生活中,他有机会深入了解人民的疾苦,也游览了一些山水名胜,写下了不少著名的诗文。这阶段虽在政治上失意,文学上却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范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好事者 不胜 跳踉 三、串译全文

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1.请学生翻译课文。补充课文注释。 “船载以人”“以”,连词,相当于“而” “庞然大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他日”:有一天。“甚恐”“甚”,很。 “益司其声”“益”:更加。 “终不敢搏”“终”:始终。 “稍近”:渐渐靠近。 “以为”:① 把(它)当作,“以为神。 ②认为。“以为且噬己也。“因”:①因而,“虎因喜。 ②于是。“因跳踉大阚。 “之”:①的,结构助词。“黔之驴。 ②它,代词,代驴。“放之山下。 虎见之。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庞然大物也。“憖憖然。 2.提醒学生注意两个句子的翻译。 ①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这里是“用船”的意思。名词充当状语。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名词一般不能充当状语。 ②驴不胜怒,蹄之。“蹄”,踢,用脚踢。这里作动词用。

1 3


通西片教育督导评估活动课堂展示教案

四、问题研讨

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点讨论下边问题。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相关语句。

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 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虎开始为什么害怕驴?虎后来又为什么吃掉驴?

——文中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六个层次,即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2)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3)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4)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5)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6)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第一层,写虎被驴这个“庞然大物”所吓住,“以为神”三个字,把老虎的敬畏心理写活了。下面极形象地用“蔽”“窥”“稍”等词,勾画出老虎既好奇、急于想摸底,又害怕的神态。

第二层,写虎渐渐出来靠近驴,“憖憖然”写出虎小心谨慎的样子,希望能摸清驴的底细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第三层,写虎被驴的叫声吓了一大跳,远远地逃走,以为将要来咬自己了。驴子不仅外形大,而是嗓门大,怪不得虎害怕。但驴的叫只是它的本能,并没有对虎构成威胁,所以虎来来回回又观察它,感到它似乎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第四层,写虎日久天长,更加熟悉了驴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驴子,在它周围走动,心有余悸,始终不敢向驴进攻。

第五层,写虎又渐渐靠近驴子,又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来激怒驴子,看看驴还有什么本领。果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蹄之”。经过多日的调查研究,虎终于摸清了驴的虚实,自然非常高兴。

第六层,写虎吃掉了驴,取得了胜利。这一层写得痛快淋漓,老虎威风大震,“跳踉大阚”,从动作、声音两个方面写出它一往直前的气势,终于把庞然大物的驴吃掉。 ——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初见驴时,虎“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近之”“往来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三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的“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虎见到驴形体大,是个“庞然大物”,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所以非常害怕驴;又因为虎通过多次观察,知道驴的本领只不过“鸣”和“蹄”“技止此耳!”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才吃掉它。

2.黔驴之技有哪些? 驴的如此本领可用一个什么成语表示? ——黔驴之技不过一“鸣”一“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平庸技能;驴的这种本领可用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来表示。 3“庞然大物”“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均可比喻本领不过如此,被人看穿,多用于贬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add9146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3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