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农村高年级作业多元化的研究意义

2022-12-09 15:2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双减政策下农村高年级作业多元化的研究意义》,欢迎阅读!
高年级,多元化,作业,意义,农村

双减政策下农村高年级作业多元化的研究意义

作业改进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就必须在作业改进实践中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处理好作业“质”与“量”的平衡、加强作业促进学生基础发展与满足个性需求之间的协调,把握作业改进与学校教育其他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具体而言,教师要明确作业改进的意义,探索“计划—实施—反思”的作业改进闭环;教研组要加强教研,探讨“标准+”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学校要不断完善作业协调、存档、交流和评价机制,加强作业统筹管理。

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文简称“双减”,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事实上,作业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关注的焦点,它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学校教学质量有着内在关联,还直接影响着家庭对学校教育的关注。“双减”背景下,许多中小学校开展了作业改进的实践探索,但如何改变当前一些学校学生作业数量过多、量不高、功能异化的现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有效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仍然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作业改进必须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国家不断从政策层面对作业


实践进行引导与规范:2003年,教育部提出了“小学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2018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20214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学校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20217月印发的“双减”政策,再次强调“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虽然作业受到相关政策的持续关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改进往往“治标不治本”“双减”背景下要切实落实政策要求,首先必须明确中小学作业改进的基本导向。只有导向正确,目标清晰,才能“标本兼治”,真正优化作业实践,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长期以来,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预习,强化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作业的本质仍是四百多年前夸美纽斯强调的对已有知识或技能的实际操练或反复演练的“练习”,是凯洛夫所提出的“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完成各种练习来巩固知识、技能和技巧”。究其实质,作业被视为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工具,是教师强化知识传递的工具,学校确保学生能获得高分的工具。在“工具”导向下,为了确保学生掌握知识、取得好成绩,学生的作业负担必然不断增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22d55a6d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