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研讨课教案_9

2022-12-21 11: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研讨课教案_9》,欢迎阅读!
闻一多,说和,下册,人教,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讨论会说出本文拟题构思的精妙之处。 2、通过分析能了解本文独到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通过探讨能说出本文在写作借鉴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重点】

1、通过讨论会说出本文拟题构思的精妙之处。

2、通过分析能了解本文独到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1、通过探讨能说出本文在写作借鉴方面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对学生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基本态度,与学生在认识上取得共鸣,并借此调动学生对作文写作指导的兴趣,进而自然导入课文学习内容。

一、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学习,1925年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等高校教授。1945年出任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执行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社长。19467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当天下午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进行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气概。

二、各抒己见

如果要你在简要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介绍后完成一篇描写闻一多先生的文章,你打算如何进行拟题构思?

三、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现代著名诗人,是闻一多先生的得意门生,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起,一生笔耕不辍,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从“农民诗人”一直走到“诗坛泰斗”

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身成就奖;同年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终身成就奖。

2002年获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四、奇文共赏

结合自己刚才的拟题构思,通过与课文的比较和小组讨论,体会本文拟题构思的精妙之处。

题目: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结构 内容 特征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十年艰辛,完成《楚辞校补》 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大骂特务; 参加游行示威。

具体表现

五、追根溯源

作者这样来拟题构思是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 题目: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结构 内容 特征

第一部分(17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十年艰辛,完成《楚辞校补》 又向“古典新义”迈进。

第二部分(820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说了就做,言行一致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大骂特务; 参加游行示威。

具体表现



六、见仁见智

这篇文章固然是大师的经典之作,全文有很多精妙之处,但从某些角度来看其实也存在一些不足。请从中学生学习考场写作的视角出发,点评总结这篇文章在写作借鉴方面(比如拟题、构思、选材、段落、语言等)的优点和不足。 举一反三

其实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不少与本文拟题、构思或者写作手法等相似的篇目,请同学们快速回想并在小组内交流,简要列举说明。 名人轶事

闻一多慧眼识得臧克家

1930年夏天,31岁的闻一多在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盛邀下,出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系主任。这年招生考试时,闻一多拟了两个作文题:《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有一个考生一口气把两个题都写了出来。其中《杂感》只有一句话:“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看了这篇一句话的作文,闻一多连声叫好,当即给了98分。而平时能入他“法眼”的作文少之又少,给60分就算不错了。 然而,这个作文成绩独占鳌头的考生却给校方出了个难题——他的数学考分竟然是零。按照规定,这样的学生理所当然要被淘汰。然而,闻一多力排众议,硬是把这个名叫臧克家的学生领进了大学校门。

闻一多在破格录取臧克家的时候,一定想起了自己当年投考清华大学的经历。在大多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8f71ccc7bb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