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与新特点

2023-01-13 01:2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与新特点》,欢迎阅读!
政治学,中国,当代,特点,理论

浅谈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与新特点

摘要:我国的政治面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建设体系多样化,政治思想也逐渐完善。政治学理论在今后的发展当中,势必会有全新的面貌,而其特点也越来越明显逐渐的得到人们和社会的认可。本文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研究了发展新特点。 关键词:中国政治学理论;新发展;新特点

引言: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政治学发展状态良好,融入了众多的政治理论和内涵,思想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中国政治学在近年来,以马列主义为基础,向本国化发展,根据国情创建了一系列新的政治思想体系,并且关系到众多的政治学发展特点。总之,我国政治学理论进入了发展的全新状态,但是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忽略了主体的实践性在发展当中的作用,理论性内容过多,缺乏实践和验证。新时期下我国的政治学,必然会向科学化和务实化发展,政治内涵和各种政治思想将更加完善。

一、中国政治学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

中国政治学在近年来逐渐的出现了关于国内政治的发展新思路,基层自治和民主协商,属于近几年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发展新内容。 (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和深层次完善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制度发展当中属于基础支柱,包含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两个内容,并且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改革开放实施以后,关于村民自治,我国进行了众多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多个地区的探索经验发现,主要涵盖四个核心内容,分别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村民选举办法是这四方面内容的直接实施方式。在选举过程当中,保证民主性,建立完善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为决策的合理提供有效保障。村民自治的内容,在近年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由最初的自我管理和民主选举的参与,变成了间接选举,整体的发展方向更加民主化。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选举的政治参与方式,也被村民自发地应用到自制实践当中。众多的研究表明,近些年我国实施的民主自治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很多村民,虽然具有选举权和其他权利,但是仅是停留在形式上,民主决策和管理缺乏深入性,村民整体表现为较严重的堕态现象。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村民自治,滋生了小官巨腐现象,而这种现象在本质上是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存在缺陷的反应。体现了存在于基层民主政治参与和设计上的问题。新时期加大了农村地区的建设,有大量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投入到农村发展当中,给乡村建设带来良好的契机。但是我国实行的村民自治,对于选举权利过于关注,而忽视其他方面的权利和发展,这样为基层腐败的生长带来了发展环境,呈现出了村民自治中的各种各样的危机,与社会主义发展相背离,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新思考

我国在进入21世纪以后,党中央逐渐明确了国内民主政治的实现方式是以民主选举和民主协商为主的。中共中央在2015年,对新时代的国内政治发展作出了新指示,表明协商民主需要多个领域共同努力,共同推进。而在新时期的协商民主发展中,不仅包括政治协商和政协协商,还包括政府协商和人大协商等。


自此之后,为了可以加强国内民主协商的建设,中共中央又针对这一目标提出了切实的民主协商建设新思路和措施。时至今日,我国的民主协商制度已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同成为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在新时期的重要形式。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所有的民主生活都必须以实际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为基础。以民主协商为切入点,分析我国政治学发现,政治学理论和民主协商契合度非常高,并且在理论方面与民主协商有相当高的基础共识。我国的民主协商与西方的民主选举,存在一定的区别,国内的民主协商强调的是整体群众的偏好和公众的理性,西方注重个人选举权利和个人偏好。新时期的民主协商,在发展中如何将一些重要问题在实践过程当中落实是重点研究问题。目前有相当多的学者具体的研究对象是时政,并且在研究当中,对于民主协商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隘进行了共同探讨。中国政治学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势必会与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不仅可以满足我国政治发展的民主化需求,还可以实现不同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民主社会的和谐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 二、新时期中国政治学理论发展的新特点 (一)中国政治学理论发展呈现出科学

科学性是政治学在新时期发展当中呈现出的明显特点之一。科学价值是所有政治理论存在的基础,科学价值让政治学理论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并能够伴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在时代发展中彰显出政治学理论整体的深层次科学性。中国政治学理论在新时期充分地结合了国内具体发展要求,以实际国情为依据,制定出最合理的政治理论,赋予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独特政治文化内涵。实践性的一些政治理论中,认为实践的主体必须是人民,确定以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为政治方向。因此在政治理论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实践,开展多样化的政治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满足当前时代的实际发展需要。但是却并不能够完全的彰显政治活动本身的科学性,政治活动的科学性必须通过人民的实践,以人民为主体,从人民身上产生政治效益。尤其是只有人民理解了政治思想,懂得协商民主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协商民主的政治环境。并且在实践当中,一旦发现重要问题,应做出快速的调整,而不是丝毫不动的,盲目迎合当前发展需要。政治学理论是政治活动的依据,其内涵为政治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政治活动如果没有政治理论依据,活动的开展将失去科学性。加上政治活动本身是思想的实践,结合我国在新时代的全新发展,政治活动会有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内涵。所以需要在实践过程当中,根据时间段和实际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尽可能的让政治行为切合人民和社会的利益,为社会政治形态的发展和改变提供推动力。 (二)中国政治学理论发展呈现出务实性

我国社会在改革开放之后进入了不同的时期,中国政治学理论也在朝多个方向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渐地将其与中国当代发展的现实情况结合,力求为治理国家提供有效的分析和结论,提高中国政治学理论的解释力。我们这里以政治参与的基层自治和政治协商为例。在新时期的政治理论发展当中,首先要提高政治认同,通过现代化语境,对政治学理论进行阐述,构建空间问题,解释政治认同。明确地提出我国政治认同必须要坚守政治底线,在认同的过程当中,保证现代性原则,对政治认同深层次的思想内涵进行挖掘,深入分析中国政治学理论。同时还要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互联网加模式下的政治参与问题。政府的体制改革,需要研判舆情,并且通过对舆论和民情的分析,开展政务服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需要以民族互相契合格局为切入点,分析政治认同,研究并提出在少数民族的民族事务治理中呈现出的整体问题。政治学理论在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逐


渐的发展和优化,推陈出新。应用政治学理论解决越多的问题,越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理论创新所呈现出的成就就会越高。新时期政治学理论发展呈现出的务实性,在这样的发展当中,可以更好的贴近人民群众的心声,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进行反映。与此同时,人民群众也会提高对于政治学理论的接受程度,从而使得政治学理论基础逐渐扩大,推动政治学的发展。 结束语:

新时期的中国政治学,在时代的要求下,不断的转型和发展,拥有更加丰富的理论内容。中国政治学本质功能就是服务社会,有着独特的社会实践性质,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会更具鲜明的特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振亚.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刘吉发教授的《政治学新论》[J].唐都学刊,2009,(4.

[2]任锋,杨光斌,姚中秋,等.民本与民主: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话语重建[J].府新论,2015,(6.

[3]张师伟,陈忍.新时代中国政治学的学科融合与方法创新——第十二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会议综述[J].政治学研究,2017(06):122-124.

[4]于坤宁.当代中国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与新特点[J].世纪桥,2018(01):54-96.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19b18511b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