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翻译赏析

2023-11-30 13:50: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陆游,鹊桥,杜鹃,赏析,翻译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前言】 【注释】

杜鹃:鸟名,又称杜宇〞、子规〞、鶗鴂〞、怨鸟〞。传 说古蜀国王,杜宇〞,号望帝〞,禅位于开明之士,隐于西山,死后,其魂化为杜鹃鸟。啼声哀苦,每至血流于喙。

蓬窗:犹蓬户,即编蓬草为窗,谓窗户之简陋。《庄子·让王》: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不完,桑以为柜。〞宋刘克犀《打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剪灯新话·至正妓人行》:土炕蓬窗愁寂夜,挑灯快读解愁颐。〞皆可证。

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 杜宇:即杜鹃。 深枝:树林深处的枝条。 故山:故土的山林,即故土。 羁旅:寄居他乡。羁,停留。 【翻译】

暮春时节,眺望江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人言。连树林里的黄莺都停止了鸣叫,惟有杜鹃,在月夜里孤苦哀啼。

啼声越来越远,带着深深的漆黑的影子,惊醒了我的梦,让人清泪欲洒。年已半百,一畸零人,漂泊在孤旅的路上,想那只故园的杜鹃,带着故园的山水,让我不堪听闻矣。 【鉴赏】

公元1172年〔乾道八年〕冬陆游离开南郑,第二年春天在成都任职,之后又在西川淹留了六年。据夏承焘《放翁词编年笺注》,此词就写于这段时间。杜鹃,在蜀也是常见的暮春而鸣。它又名杜宇、子规、鹈鴂,古人曾赋予它很多意义,蜀人更把它编成了一个哀凄动人的故事。〔《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因此,这种鸟的啼鸣常引起人们的许多联想,住在蜀地的文士关于杜鹃的吟咏当然就更多,杜甫入蜀就有不少这样的作品。陆游在成都时的心情本来就不大好,再加上他夜闻杜鹃〞,自然会惊动敏感的心弦而思绪万千了。


下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杜鹃这种悲鸟〞,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啼鸣,更加使人感到愁苦不堪。接着下片就写愁苦情状及内心痛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4bae0057f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