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对策

2022-04-12 04:2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对策》,欢迎阅读!
浅析,老年人,对策,现状,农村

浅析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对策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之一。关注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老年人的晚年能否幸福,也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利益,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一、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虽然近几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有所加强,为边远山区的农户配发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部分村建起了文化广场,配送了文化活动器材,每逢重大节日与农闲季节,镇、村及时组织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但由于农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大部分农村老年人还未享受到文化娱乐带来的乐趣。现在的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生活条件差,疾病困扰,精神文化缺失等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加之一些镇、村基层组织对老龄工作认识不够,致使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得不到重视。

二、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收入少,生活水平低。

现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


务工的老年人,他们仍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一年四季照管家务,没有固定收入,生活简朴。为了生计,还未顾及到精神生活方面的享受。

(二)老年人后顾之忧多,晚年生活幸福指数低。 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水平老龄化,只剩下老弱病残,既要照管家务,又要带孙辈们上学,由于老年人文化水平低,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无法把孙辈的家庭教育责任真正担当起来,如今的年轻人在外务工,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远远不够,导致老年人生活空虚。

(三)空巢老人精神压力大,健康状况差。

农村的老年人普遍处于严重的亚健康状态,常年忍受各种慢性病的折磨。随着生活频率的加快和尊老养老等传统孝道风气的退化,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老年人心理负担。

三、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和对策

城市养老体系逐渐得到完善,而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关注。老年人的幸福感,主要不是来源于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而源于老年人群体以及老年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赋予的特定的社会地位,源于老年人的主体地位和自我价值、生命意义的再现。

一是设法减轻农村老年人的体力负担、抚养负担和心理负担。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会发展的条件。要


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年轻人多与父母老人沟通,关心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使他们时刻享受温暖。

二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体系,使老年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充沛的精力来丰富自己的老年精神生活。

三要继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资力度,确保镇、村文化设施建设及专为老年人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为老年人开展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搭建平台。

四要引导老年人进行自我心理调节,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激励他们老当益壮、健康向上,为家庭为社会发挥余热,使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享、老有所乐。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a86d1bdb4daa58da1114a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