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企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

2022-12-28 11:4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国企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欢迎阅读!
财务风险,管控,国企,防范,存在

论国企财务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

作者:王立章

来源:《经营者》 2020年第24



王立章

财务风险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体的运营和发展,对最终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管控,通过提升管控水平,规避财务风险,提升企业整体运营的稳定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直接经营的企业,其经营情况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国有企业财务风险也成为了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针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本文针对国企财务风险管控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国有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管控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内部工作人员,都需要积极配合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控,形成全员监管的工作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效果,实现财务风险管理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针对目前财务风险管控中的相关问题,只要管理者提高对相关问题的重视度,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国有财务风险管控效力,为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内部运营风险

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内部运营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很多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针对职责分离等相关内部运营和管控活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在国有企业内部运营的过程中经常发生财务风险。由于财务监管不到位,经常出现资金被挪用等相关问题,给国有企业资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不利于国有企业整体的运营和发展。

(二)缺乏外部监管

在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需要外部人员进行积极的监管。监管人员必须有足够的独立性,能够更加客观、公平地看待和处理内部财务事项。然而目前国有企业很多的财务工作都是由内部人员完成的,监管人员也是由国有企业内部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很多监管工作都是由财务管理者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财务监管人员缺乏独立性,财务监管效果不是很好。在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有效解决。这严重影响了财务工作的开展,导致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逐年增加。

(三)财务决策不科学

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整体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负债非常多。很多国有企业管理者对于负债的管理缺乏重视,大量的负债导致内部资本结构不合理,整体的经济效益无法负担过多的利息成本,导致国有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一直都停滞在较低的水平。另外,国有企业的筹资方式不科学。大多数国有企业应用的筹资方式是银行贷款,企业更偏重于负债类的筹措方式,导致自身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一旦负债即将到期,国有企业面临的还款压力就会非常大,这


导致企业资金周转一直非常困难,不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管控,因此需要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管理。

(四)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对内部管理相对比较重视。但是国有企业管理者对内财务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一直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根据最新的财务活动改变财务制度的内容。因此,很多财务管理制度对国有企业的人来说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出制度的约束性作用。另外,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是全面地规范了财务人员的行为,没有更好地规范采购、运营以及后续服务相关人员的行为,财务管理制度的管辖范围相对比较狭窄。这种情况下财务活动无法更加规范地开展,在财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恶意报销差旅费等相关情况,财务人员很难及时发现并制止相关行为。受财务管理制度不全面的影响,企业整体财务管理风险依然比较高。

二、如何防范国有企业财务风险

(一)加强内部组织机构建设

国有企业在日常运营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内部组织机构的重视度,做到职责分离,通过不同岗位职责的相互监督和管理,更好地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财物运营风险,提升资金安全性,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为了更好地加强内部管理,国有企业应该对岗位职责的设置引起足够的重视,做到职责分离,实现内部监管,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资金安全。国有企业在调整内部组织结构的过程中需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为内部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流程上的保障,优化财务流程是减少财务风险的重要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不断针对财务流程进行全面的优化。

(二)加强外部监管

为了更好地提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综合水平,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设置独立于国企之外的监管机构。由外部监管机构针对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以及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财务数据的科学性,同时保证财务监管工作更加独立有效,对于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积极的帮助。在设置外部监管机构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重视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聘请优秀的监管人员针对国有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运营工作进行全面监管。同时还要保证外部监管机构内人员的独立性,防止外部监管机构的工作人员与内部运营人员存在非独立性的关系,这样能够更加公平合理地开展相关业务,对于最终财务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财务决策方案

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过程中,应该提高对财务决策的重视度,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方案。国有企业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需要应用多种筹资方式,综合考虑筹资风险与投资回报的关系,根据企业资金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方案,这样才能降低投资成本,保证企业可以更加稳定地运营,为国有企业整体经济利益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国企应该注重资本结构的优化,不能一味进行负债筹资。为了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国有企业 应该更多采用股权投资方式,这样能够降低企业的还款压力,同时能够将更多的自有资金融入国有企业运营,通过混合经营吸收更多的新鲜血液,同时优化内部结构,全面提升内部管理综合水平,实现国有企业财务决策的进一步优化。

(四)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全面地规范财务活动与日常运营活动。首先,国有企业应该全面地了解财务管理中的相关活动,根据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及时更新制度要求。财务管理制度必须与企业的内部运营活动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其次,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的范围需要进一步扩大,全面地规范企业内部运营的各个方面,严格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开展相关活动,从而保证最终的财务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再次,国有企业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保证制度的全面落实,设置专业的监管机构,针对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的规范,在日常活动中通过制度约束、监管财务人员与其他人员的相关活动,优化财务监管效果,为财务管理活动更好地开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最后,国有企业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的同时,还要建立与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得到更好的落实有重大作用。

三、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想要获得发展,必须融入激烈的市场竞争。近几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正进一步加快,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内部运营水准,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优势,确保自身能够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弶港农场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贺.国企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营销(下),201812):212-213.

2 王颖.国有企业境内投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经贸实践,201823):298.

3 王玉妍.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国企内控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831):230-231.

4 宋晓葳.探讨新时期国企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1821):74-7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c43df0815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