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方法与运用

2022-05-20 02:45: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方法与运用》,欢迎阅读!
运用,幼儿,方法,教学,阅读

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方法与运用

(一)分段式阅读法——有机地利用作品情节

分段式阅读法是将一个绘本分成几个部分逐步进行教学的方法。绘本以较多连续的画面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相对而言故事容量往往比较大,而且不少的作品情节跌宕起伏,每个转折的关键情节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这样的绘本就很适合进行分段式的阅读。分段式的阅读能让幼儿逐步理解作品,在每个转折点,还能去发挥幼儿奇妙而富有个性的想象,让他们有机会用自己的眼光整合出来的神奇世界……

以绘本《子儿,吐吐》为例,胖脸是一只贪吃的小猪,一次在幼儿园里吃木瓜不小心把木瓜籽也吃了下去,不以为然的胖脸听到同伴们的议论后,担心自己的头上会长树,这个担心喜忧参半,胖脸的心理活动颇为起伏,最后喜的成分占了上风,胖脸用行动想让木瓜树快点长出并长大,结果却以失望而告终。这个故事的转折点有二:第一在左图,同伴们预测小猪的头上会长出一棵木瓜树,第二在右图,小猪为了自己头上能长出木瓜树而准备行动。在开展这个绘本阅读的教学在,我们就是抓住了故事的这两个转折点,将绘本的阅读分成了三部分进行,在前两次的阅读后都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猜测故事的可能,再进入下一阶段的阅读,活动效果比较好。

(二)主干式阅读法——突出地呈现作品主题 主干式阅读法指的是在不影响作品主题的前提下,抽出绘本主要的骨架展开的教学方法。目前市场上绘本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些绘本为了突出主题,有时会采用重复类似情节的方式,也有些作品由于是直译本,翻译时语言的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阅读。在阅读这类绘本时我们可以尝试在第一次的阅读中可采取先阅读故事的主要情节、简化语言等方式,再进入下阶段的深入阅读。

以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为例,由于它是一本外译本,译者为了保持绘本原有的风格,在语言的设置上有较大的随意性,有些拗口,缺少连贯地组织,这些特点和孩子的欣赏习惯、语言发展特点是不一致的。在仔细地分析教材之后,笔者幼儿园的一位老师把对话进行细微处理,改编成统一的句式:“……有多……,我就有多爱你”,如“我的手伸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使语言显得更加精练、口语化,易于幼儿理解后模仿表达;在重点阅读的时候,对情节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处理;把同样用“高”的方式表白的情节删除,把幼儿难理解的用到脚趾方式表白的片段删除,留下经典与有丰富想象空间的情节。这些做法降低了阅读的难度,浓缩了阅读的容量,却并未影响绘本的主题,不失一个好策略。

(三)片段式阅读法——巧妙地运用作品片段

片段式阅读法是抽出绘本的某一部分进行的教学。有一些绘本由许多小故事组成,这些小故事可以独立存在,它经常能为平时的主题活动服务,补充主题活动的不足,我们将这样的阅读方式称为“片段式阅读”。比如在大班《从头到脚》的主题里涉及到人的食物构成,有幼儿提出面包是从哪来的,这时我想到了绘本《忙忙碌碌镇》,它通过形象的图片向人们展现了成人的各种工作,其中第56页至第59页介绍了“面包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小故事将面包的制作过程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收割小麦→包装小麦→小麦加工成面粉的过程→面粉的发酵过程→面包的制作过程,(图片阅读的顺序见右图的箭头)这四页画面把成人的工作直观地表现出来,幼儿的阅读兴趣很高,经过这次阅读活动,他们清晰地获得了成人工作的每个细节。

(四)细节式阅读法——细致地感受作品精髓

细节式阅读法指细致地观察绘本中有趣的细节,从而达到感受作品完美意境的方法。虽然每本书的文图构成不同,以图画为主,有的绘本文字少,有的文字多,但优秀的绘本文字都考虑了情节、场景、人物、心理等的变化,图画也具有动态感和流畅性,使整个画面看起来和谐、完整。一些图画设计非常巧妙,别具匠心,既能协助突出主题,又能让人忍俊不禁,运用细节式阅读绘本中这些精彩的部分,能让幼儿更细致感受作品,有时也能以这种方式切


入来阅读绘本。前一种的阅读以《母鸡萝斯去散步》为例(右上图),在完整阅读后再来细细地品味一下扉页的画面,这时孩子们才发现,原来在封面之后的扉页没等故事开始就告诉大家母鸡罗斯在农场散步的路线,画面把萝斯的家、院子、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完整而连贯地以大页面的方式展现,把故事情节的主线直接拎出来,与地图上“母鸡萝斯去散步”相呼应,作者的考虑是多么的巧妙与慎密。又如《忙忙碌碌镇》(右下图),虽然是讲述了田地里的小麦变成面包的过程,但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等让人百看而不厌:小老鼠拿着和它比起来大得不得了的面包铲去烘面包、面包师身旁有杆壁挂式的称、正在揉面的面包师们表情各不相同、面包师之间互相抛接等待烘烤的面包胚……图画的内容相当丰富,让人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每次都能更深入地感受作品,非常精彩。

(五)对比式阅读法——合理地预测故事发展

这里提出的对比式阅读指的是根据绘本本身的特点,通过画面之间或者是画面中人物等的对比给幼儿提供阅读的准备,为合理地预测故事提供基础。以《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幼儿阅读母鸡萝丝走过院子的情节:先出示第右上图:“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狐狸会吃到母鸡吗?你觉得下一幅图片应该讲了些什么?”幼儿自由预测后,再出示右下图,对比幼儿的预测和作者的设计。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我再设计了“池塘”、“草垛”、“磨房”、“篱笆”和“蜂箱”的前一幅图,让幼儿采用“院子”这一情节的阅读方式继续阅读,幼儿在预测中不断地感受着作品的诙谐和幽默,深深地喜欢上阅读这个绘本。

(六)整体式阅读法——整体地展现作品内容

整体式阅读法是完整地阅读整个绘本的教学方法。精彩的绘本图画艺术性强,非常富有情感,故事的主题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共鸣的,完整地阅读能带给幼儿情感上的冲击、语言上的提升。在绘本阅读中,整体式的阅读经常使用在绘本的内容比较浅显或重复较多、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阅读相似的绘本、分段阅读之后等情况之下。

还是以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它以最少的文字讲述了母鸡散步的悠闲,用精彩的画面讲述了狐狸追逐猎物的艰辛,作品形象地展现了“呆若木鸡”的母鸡和“贪婪、狡猾” 的狐狸,形成一种非常滑稽的对比。为了引导幼儿在笑声中理解故事内容,重点讲述出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故事。我决定分三个环节完成幼儿理解故事、尝试用好听的词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感受、体验故事所带来的乐趣:根据封面猜测故事发展的可能,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表达,再揭晓答案→集体阅读大绘本,完整欣赏作(当然这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第二个环节活动时,预测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母鸡走过院子”画面的景、物,再让幼儿进行猜测,以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合理地预测,为幼儿成功地预测“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堆”、“经过磨房”、“穿过篱笆”和“钻过蜂箱”等情节提供了基础,也为一次集体活动完整阅读地整个绘本提供了可能。

(七)朗读式阅读法——让我们动情地倾听作品声音

一本优秀的绘本蕴含了许多价值,倾注了作者和画者的生命和情感,和孩子一起打开它、读懂它是最重要的。因此,绘本的阅读除了给幼儿画面和文字上的冲击外,还应给幼儿听觉上的熏陶。如果能让幼儿认真倾听作品,在心里清晰地形成作品的意境,从而进入故事的世界,我们可以动情地朗读绘本,借助绘本的画面和文字,逐步建立文学作品和幼儿生活经验、想象之间的联系。因此,在每本绘本完整阅读后,我们应该将自己阅读绘本后的感动用朗读的方式展现,有时可将幼儿的讲述和想象也纳入其中,采用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感染幼儿,这也是彼此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过程,是建立作品和生活经验、想象联系的过程,给幼儿更立体的感受。



热点话题:如何将上述方法有机组合,引导幼儿读懂绘本,读透绘本,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进一步激发阅读兴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5f812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