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二课时歌曲《牧歌》欣赏

2022-10-09 22:04: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二课时歌曲《牧歌》欣赏》,欢迎阅读!
牧歌,课时,教案,年级,欣赏



课题 第二课时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 3.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教学 目标

1.学会唱《牧歌》

10周第 1 课时(总第2课时)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 1、准确地演唱《银杯》旋律。 重难 考点 措施 环节



() 唱歌

1. 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示的。 2. 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12小节,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姐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 采用跟随录音(C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 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巨结肠等方式进行。

5. 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 欣赏 1.《牧歌》

(1) 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概念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瞿希贤改变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 播放录音。

(3) 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族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 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他没有伴奏乐器,但有人生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

表现力。

(5) 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 向学生介绍:马头琴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1 (2) 播放录音

(3) 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2、在歌曲中体验蒙古族的热情豪爽,并能在演唱情绪上表达








感受。

() 小结









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们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希 望我们能记住和更加走近美丽多彩的民族——蒙古族。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d918e0ea6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8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