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2023-02-02 12:04: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欢迎阅读!
上册,北师大,教学设计,年级,小学

一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 10 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写 010各数。

德国著名数学家克罗内克说:“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它数都是人造的。” 孩子们小学阶段学习的123……这些数,都是自然数。六年级总复习时,有 个学生曾说:所谓自然数,就是自然中本来就有的数,比如 1 棵树、 2块石头、 3 只鸟、 4朵花等等。这个说法很好的解释了自然数的形成过程——自然数是古代 人民在计数中产生的,是从羊的只数、玉米的个数等等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来的。 这个过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

孩子们学习这一单元的过程,就是要把这几千几百年的历程浓缩成两个星期 8 课时来完成,时间浓缩,过程浓缩,但该走的程序一步都不能少。

第一步,从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数。数人数、数小树有多少棵、数小皮球有 多少个等等,都是为了将数从具体实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来,并且学会数数,能 “物”与“数”一一对应、手口一致。 1 ,不仅表示 1 个手指头(我身上的),也 可以表示 1 个太阳(遥远的物体);既可以表示 1 棵树(很大的物体),也可以 表示 1 棵小草(很小的物体);既可以表示 1 个萝卜(一个个体),也可以表示 1筐萝卜(这一类物体的集合)……等等。每认识一个数,都要从很多种类的相 同数量的物体中抽象出这个数,否则,就有可能让孩子分不清

6。此类情况,参见后文《她为什么分不清 3 4》。

第二步,把数符号化。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个符号化的世界。英国著 数学罗素说:“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把数学符号化,简明 扼要,便于交流与推理。把 1个手指头、 1个太阳、 1 棵树、 1棵小草、 1个萝 卜、1筐萝卜都用“ 1

34,或分不清 5


这个符号来表示、来记录;把 2个手指头、 2个太阳、 2 棵树、2棵小草、2个萝卜、2筐萝卜都用“ 2”这个符号来表示、记录……依此 类推。123……自然数就能高度概括的表示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第三步,为数建立内部秩序。儿童学习数,其本质是在认识数的同时认识数 之间的关系,即数的大与小。先有 1,比 1 1 就是 2,表示为 1+1=2,;比 21 就是3,表示2+1=3••…,以此类推,数有大小,并且规定了谁大谁小,还能推 理出谁比谁大几,这就为数建立了可以推理演算的内部秩序。

请参看后文《基数与序数》。

2 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 “〉”,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通过“快乐的午餐”中各种餐具“够不够”的问题,引导孩子们学习用一一 对应的方法去数清楚物体数量的多少,从而分清数的大小。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 说:一一对应构成了儿童在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理解数量关系的“算理基础”。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数数或比较,也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渐渐养成有条 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3 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请参看后文一一数学故事《“〉”、

“V” 和“的本领》。

4、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案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9fe66c00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