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2022-10-07 05:0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欢迎阅读!
探究,引导,进行,科学,如何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我们的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能否提出探究问题,能否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缺乏应有的关注,探究过程必然引起情感体验过程。而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探究活动,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而消极的情感体验,必然会让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科学探究,影响到探究的实效性,学习者遇到困难境况时的困惑,发现问题时的兴奋,还有怀疑和惊讶,问题或困难终于得到解决时的愉悦与自豪等等,这些体验都是有助于科学精神的形成的,作为教师——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引领者,必须关注学生整个探究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能始终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探究问题,为验证假设设计出可行的实验,讨论交流分享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真诚的赞誉等等,都会引起学生惊奇、疑问、新鲜、亲近、兴奋、愉悦等情绪,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积极地去探求其中的奥妙, 二、提供条件,指导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探究活动大多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有可能得于开展下去,并取得成功。因此,在学生的科学探究


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在学生探究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是真正使学生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提高探究的实效,在自主探究中养成科学素质的必要保证。 1、提供良好的探究条件

科学探究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的各个环节,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典型、较为完整的有结构材料,设计一个能满足学生探究需求的典型环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途径,调动手、口、眼、脑、耳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过程。 如教学《物体的沉浮》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物体的沉浮情况,教师应该为学生准备三组有结构的材料: 准备体积大小相等,重量不同的一组材料;准备重量相等,体积不一样的一组材料; 准备两种体积和重量都不相等的一组材料。这样,学生凭借教师提供的条件,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做好实验操作结果的记录,进行比较,采用可能归纳出物体沉浮的条件。教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体现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条件,确保学生探究活动能开展下去。只有在良好的探究条件下,学生探究参与程度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实效性才能增强。

2、加强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

教师材料的充分准备只是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客观可能,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探究方法,探究的动力不可能持久,再充分的探究材料也是形同虚设, 要想让学生真正在科学探究中,提高科学质,关键还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因此,在科


学探究中,教师除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尽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条件外,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

由于教师的参与指导,全体学生都全身心参与,积极运用各种感官,自主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做好收集事实、整理事实、研究事实这三件事,鼓励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问题,获得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 突出学生主体性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体行为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什么,学生是一个主动参与者。教学活动是为学生而组织的,在活动中是学生在学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没有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参与,就没有学生的真正学习,更谈不上学生主体性的真正发挥。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实效如何,关键就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何。

科学素养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新教材给老师的选择余地和学生自主的余地大了,这就需要教师深刻领会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以知识为本的旧观念,努力发掘教材的教育价值,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并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恰当选择典型活动。

四、把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课堂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阵地,但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如果教师只是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活动,而忽视对学生课外探究


活动的指导,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是很肤浅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

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让探究走进生活,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 我们教师要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情感,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 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天地,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效,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0a63ed4cb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