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题西林壁》优秀教案

2023-12-05 01:14: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题西林壁》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西林,优秀教案,上册,人教,语文

教师姓名 学科 课题名称 难点名称

语文

单位名称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填写时间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版

单元三9 古诗三首-《题西林壁》

感悟古诗中所蕴含的道理:看待事物要从各个角度去分析,人置身在某一环境中往往不

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在理解古诗的含义程度上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正真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道理。

难点分析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对于学生而言理解古诗诗意并不难,可是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理解古诗正真所表达的含义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并且要将诗中所讲的道理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是需要学生一定的内化理解。

难点教学方



1、通过直观的观察图片感受诗中所说的“远近高低各不同”,理解诗歌含义。 2、通过结合生活中实际的事件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道理。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揭示诗题,读题解字

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很多风景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欣赏了江边的夕阳,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不同风格的诗,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让我们跟着作者苏轼一起走进这首诗。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学生将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在书上) 3. 解诗题

师:学好一首古诗要从解诗题开始,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吗?谁来说一说?

生读题目,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先请其他学生做出评价,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式评价,指导学生正确理解题目。 课件出示:题西林壁

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

在西林寺的墙壁上书写(倒装句)题目点明了诗人题诗的地点,也点明了诗人游玩的地方。 (书写指导:“题”平捺长伸,托住上部“页” 4.诗人在墙壁上作了一首和什么有关的诗呢?

引导学生回答:庐山 指导书写:“庐”两撇基本平行,上下两点对应。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介绍作者的生平,增加了学生的文学常识积累。

二、通读古诗,读懂诗意

1.教师范读:读好诗就要把握好是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下面由老师来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认真倾听。

课件出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朗读进行指导:“侧成峰”的时候,节奏要放慢,声调要跟着降低,这样就会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

2.指名读、齐读。

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把握诗歌的内容,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为下个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深入感悟

1.同学们已经读出了诗的节奏和感情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庐山?

(指名学生回答:连绵不断,高耸入云的山) 2.读第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 课件出示:

1)读读这句诗,哪两个字体现出了观察角度的不同? 2)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别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生读诗,思考问题。师及时评价并总结:从“横”“侧”两个字可以看出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3.读第二句,说说诗人又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

生读诗,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总结:这一句是从远、近、高、低的角度观察的。 学完是的前两句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答: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4.学完前两句诗,你有什么疑问?

引导学生回答:庐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发言,交流自己的疑问,师生共同解惑。

5.读后两句诗。请用“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为什么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这一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后两句诗的意思,用规定的句式回答问题。 预设:之所以会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诗的意思,从观察角度入手,感悟观察角度不同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从两方面入手来了解诗歌,达到对诗歌由浅到深的认识。加深印象,使训练目标落实到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a3288b2e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